首页 | 研究园地 | 优秀论文 | 卜谦祥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卜谦祥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作者:卜谦祥 发布时间:2024-04-23 09:17:22

【摘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社区有效覆盖、深化新时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实需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建设以来,其发展图谱呈现出了从高位推动到整体联动的格局演进、从试点建设到对标建设的工作递进、从单向下沉到开放整合的整体架构、从维护稳定到塑造韧性的主题拓展等特征。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要把握好党建引领与社区党务、社区服务“一站式”与育人工作“一体化”、项目建设与改革引领、服务学生与赋能发展等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社区建设质量。


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新时代创新加强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学生社区管理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从2019年教育部遴选确定西安交通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试点工作,到2021年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并明确了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三个地”的建设目标,到2022年提出覆盖1000所高校的工作愿景,及至2023年全面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在政策引导、示范引领、高位推动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不断扩容、持续扩面,引领高校基层治理变革不断深入。准确把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的出场逻辑,理清其发展图谱,分析未来深化的实践路向,对于高质量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的出场逻辑

1. 因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阶段性特征的新布局。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进程,是一种规划性、指标性的规模增长过程,学生规模短时间内的快速扩张必然对高校管理服务提出巨大考验。当代学生的主体是“95后”“00后”,也被称作“Z世代”[1],他们对个人发展的关注、便利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学生社区管理服务的质量有着更多的期待。学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学生诉求的显著提升、学生行为的社区化集中等构成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因时因势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需要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社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2. 推动高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的新举措。新世纪以来,诸多高校建设了一批荣誉学院、书院等“育人特区”,探索书院制、导师制改革,深化个性化、小班化培养,形成了选拔设通道、培养留空间、保障设特区、协同聚合力等有效模式。这些改革任务的推进也带来了高校基层组织形态的变化,“同学不同班”成为常态,传统的班级建制管理方式受到挑战。同时,传统的以院系组织架构为底本的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在面对社区这一公共场域的治理问题时,容易产生参与不足、合作治理乏力等困境。基层党团组织要做好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工作,必须不断开拓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新的空间。2021年中共中央修订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要依托重大项目组、科研平台或者学生社区等设置师生党支部。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通过推进学生社区这一空间治理来整体建构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开展,有助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整合作用,组织、整合、引领多元主体,克服条块化、碎片化的弊端,在推动多元主体加强协作的基础上,建构一种更加有效的共同治理场景。

3. 深化新时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方向。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解决高校扩招带来的后勤供给问题,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缓解学校办学成本压力、推进后勤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随着后勤社会化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其产业功利性与高校后勤服务本身的公益性之间的张力不断凸显,高校后勤“姓教”的原则、后勤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服务育人[2]、明确后勤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营的边界[3]等被重申和强调。2019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就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持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等提出要求。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对于进一步强化和开发后勤服务的教育属性、探索发挥社区育人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具有积极意义。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的发展图谱

2019年以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在思路内涵界定、制度体系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形成了总体铺开、依次深入、渐趋完善的生动格局。从近年来有关政策文本和实践来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呈现如下四个方面的发展态势。

1. 总体布局:从高位推动到整体联动。2019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印发《关于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批在10所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等四大改革,探索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设。2021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印发《关于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首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遴选了21所高校参与试点建设。同时,印发《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要求试点高校在党委领导、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等方面探索经验。这一阶段,试点单位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承担试点工作的高校需要对照试点要求推进相关工作。这是一种典型的高位推动、试点示范的工作模式。2022年,教育部全面部署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出争取实现对1000所左右高校的覆盖的工作目标,依托“云平台”吸纳高校自主开展建设工作。高校对照创建指南特别是党委领导、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等方面的规定性要求,自行研究提出建设目标、改革思路、重点任务、关键举措、进度安排等,完成自主申报,经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审核通过后即可推进“一站式”建设。各省级教育工委也印发工作通知,要求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自此,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普遍行动了起来。

2. 工作机制:从试点建设到对标建设。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方法,在新的制度、政策、举措的实施效果还看不准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小范围政策试验并结合试验效果来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对于顺利推进改革至关重要。同时,中央或上级政府通过区分试点单位和一般单位,给予试点单位开展政策试验并给予政策优惠、项目支持,这一制度有效激发了试点工作承接单位的改革热情,降低了政策试验可能遇到的阻力,加速了典型经验的扩散速度,进而总体提升国家政策的创新能力。[4]“一站式”综合管理模式改革试点从2019年的10家承接试点探索,到2021年的31家对标《工作指南》深化试点改革,再到2022年借助“云平台”对标《工作指南》开展自主申报建设,标志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实现从自主试点建设、到试点重点任务再到对标建设、达标验收的工作递进。试点阶段,更多关注的是建设成效、运行梗阻以及突破方向,包含了可行有效和试错改进正反两方面的内容,政策举措在不断优化中形成制度化安排。到对标建设阶段,关注的重点就是投入力度、建设成效和责任落实情况,各学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自行决定建设进度、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对于上级而言,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也将更多归因于主体层面而不是政策层面。

3. 资源导向:从单向下沉到开放整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针对学生社区这一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点甚至空白点推进的一项改革建设,通过平台建设、机制设计、工作谋划,推动各种力量下沉学生社区,增强社区管理、服务、思政工作的密度。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位推动和整体架构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实现了对社区建设的赋能,营造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合作治理的景象。但是,如果仅仅从“增量”的角度来推进“一站式”社区管理模式建设,而不触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整体性变革与再造,那么其与原有的相对成熟的学院—班级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条块间的张力就会不断凸显,资源下沉单通道、育人资源碎片化、社区整合能力不足等新的问题就会不断涌现,“一站式”就会变成是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学生社区自己的事情。《工作指南》中对党的领导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强调,意在推动高校党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整体格局中谋划、布局和推进“一站式”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现了学生社区从作为一个思想政治工作单元的固定存在到作为一个育人平台的格局拓展,从而推进“一站式”社区内生动力的不断生发和育人元素黏性的持续增强。

4. 主题拓展:从维护稳定到塑造韧性。2021年教育部思政司工作要点中,“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放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的版块来谋划的,是同坚决维护高校政治安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摆在一起,其呈现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推进网格化精准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师生利益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建立健全学生身边的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防控协调、防范化解机制,增强学校安全能力,将矛盾化解在学生社区。在这里,底数清、管得住、不出事是其基本逻辑。在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被放到“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中进行布局,将其同教师思政、网络思政、心理健康等工作并列,其工作格局拓展为推动学校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将更多的资源下沉到基层,建设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社区治理体系。从针对极少数学生到面向绝大多数,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防止突发事件发生的应对性、事务性考量,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总体性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主题发生格局性拓展,社区韧性成为一个更具引领性、统合性的概念和思路。


三、正确处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中的若干关系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尚处在从制度探索、试点建设、示范引领到体系完备、整体铺开、深入推进的阶段。吸引更多的高校主动参与这项工作,在更广泛的层面推进和深化这项工作,实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好几方面的关系。

1. 要把握好党建引领与党务工作的关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高质量建设,其着力点就是将党的领导机制化、具体化,建构党委领导下的高校社区治理模式改革的体制机制。党的建设是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的基础工作,党务工作是党务部门和党务工作者落实党的建设的工作抓手。但如果没有总体性安排,党务部门从条线工作的角度而不是从全局工作的高度来思考和推进党建工作,其关注更多的是组织设置、党员发展、学生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容易陷入事务主义,很难协调解决好社区构建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问题,最终导致社区党建工作陷入低水平建设窠臼甚至是形式主义牢笼。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中,必须建立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将建设工作纳入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重要议题,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等统筹协调机构的作用,积极探索社区党委等组织建设模式和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多元主体和复杂治理对象的统合、规划,及时协调解决机制构建、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等重难点问题,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内外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更好发挥作用。

2. 要把握好社区服务“一站式”与育人工作“一体化”的关系。“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目的是要推动育人资源下沉到学生社区,以“一站式”改革推动管理服务更加集成高效。这在工作机制上存在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上的逻辑关系。从纵向上看,就是要推动育人资源向基层倾斜,更好践行“一线规则”,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从横向上看,就是要推动学生工作流程的再造优化,打通部门壁垒、数据孤岛,增强工作合力。可以说,“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从纵横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为进一步推动构建网格化、精细化、系统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因此,面向学生社区这个新空间,要牢固树立大思政观念,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要求,坚持全方位谋划、全周期支持、全要素改革、全链条衔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提质。

3. 要把握好项目建设与改革引领的关系。“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通过试点项目立项建设和《工作指南》对标建设,推进了制度、平台、机制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有力夯实了社区工作基础,在社区事务治理的有效性累积中不断提升社区整体治理能力。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对传统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工作体系的突破,必须强化改革的思维,强调政策的整体设计,降低部门化、碎片化的掣肘。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各个高校的社区建设情况千差万别,甚至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每个校区的基本情况也有不同,要在校准基本方向、明确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为基层的政策建构和自主探索留有空间,为体制机制变革提供保障;要加强政策动员、效果宣传和反馈调适,增强师生对改革的认同感获得感。

4. 要把握好服务与发展的关系。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不能简单地以“服务型社区”理念来主导社区建设,将重点停留在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流程再造上面,甚至将“一站式”社区建设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窄化为一场新的基建过程。要坚持育人的定位,引入“发展型社区”理念,通过育人要素在社区空间的集中和培育体系的整体再造,更好赋能学生成长,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同时,要把社区作为学生适应集体、自我教育的实践场域,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不断丰富拓展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载体形式,构建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制度,推动形成自助助人、朋辈教育、融洽共促的育人生态。


参考文献

[1] 王水熊.中国“Z世代”青年群体观察[J].人民论坛,2021,(25).

[2] 李英华,何 珊.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后勤研究》杂志社2021年学术年会暨“十四五”高校后勤改革发展论坛综述[J].高校后勤研究,2021,(10).

[3] 张柳华,李英华.“十四五”高校后勤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J].高校后勤研究,2021,(1).

[4] 杨宏山.双轨制政策试验:政策创新的中国经验[J].中国行政管理,2013,(6).

作者简介:

卜谦祥,苏州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机构改革的基本逻辑与实践指向研究”(2020SJA13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杨继理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