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沂蒙精神 | 典型人物 | 明德英

明德英

发布时间:2021-04-21 20:47:07

明德英,1911年出生于沂南县马牧池乡一个贫苦的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21岁时嫁给一贫如洗、时常要饭为生的横河村村民李开田。乡亲们看到他们生活艰辛,便让他们去照看墓林。明德英一家就在墓地边搭起了一个窝棚,住了下来。

image001

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一名负伤的八路军小战士冲出敌人的包围,艰难地跑到马牧池村西河岸边,在坟茔、树木间躲避敌人的追赶。经过明德英的窝棚时,明德英立刻迎上去将他拉进自家窝棚,让负伤的小战士躺在床上,将仅有的一床破烂不堪的被子盖在他的身上。很快,两个日本兵追赶到窝棚门前。日本兵在盘问中发现她是哑巴,就比划着战士的身高、衣着,意思是问她八路军战士跑到哪里去了。明德英毫不犹豫地朝西山指了指,两个日本兵就急忙朝西山方向追去。日本兵走后,明德英立刻回到窝棚,来到床前掀开被子,发现小战士因伤口流血过多,已经昏迷过去。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来不及烧水做饭,毅然将乳头塞进小战士嘴里,用自己的乳汁救护伤员,伤员终于醒了过来。随后,为了伤员的安全,她和丈夫一起把伤员转移到坟地里一座刚刚垒好的空坟里。5天以后,伤员的伤口感染化脓,明德英心急如焚,她每天用盐水为伤员擦洗伤口,又把家中仅有的两只鸡宰杀熬成鸡汤,一口一口地喂给小战士。半个多月后,在明德英和丈夫的精心护理下,小战士伤愈归队。而明德英为了保护小战士,自己的小儿子却被日本鬼子摔坏了脑子成为弱智生活不能自理。

image003

1943年初,八路军山东纵队年仅13岁的看护员庄新民在反“扫荡”中与部队走散,不慎掉队,身体多处被山石划伤,与许多躲难的群众一起被日军抓住。由于年龄小,身穿老百姓的服装,没有暴露身份。明德英的丈夫李开田正巧在被抓的群众中,他见庄新民年龄小、多处有伤,为了掩护他,就与他以父子相称,没有引起日军的怀疑。到泰安后,他们一起被日军释放。李开田背着身体虚弱、伤口化脓的李开田,翻山越岭,跨沟过河,长途跋涉几百里,终于回到了沂南老家。李开田和明德英夫妇冒着日伪军时常搜查的危险,在自己的窝棚、附近墓地、石沟草丛里,经常转移着伤病虚弱的小战士庄新民,并精心护理和照料。明德英还时常用自己的奶水喂养他,终于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护理,庄新民的伤口逐渐愈合,身体也恢复健康,依依不舍地含泪告别救命恩人,踏上了归队的征途,顺利找到部队。1955 年,在上海工作的庄新民经过多方查找,与明德英夫妇取得了联系,经常书信往来。1956年,庄新民写信邀请李开田到上海团聚了半个多月。“文革”期间,庄新民受迫害,造反派想凭庄新民离开部队一段时间的历史,定他为叛徒。明德英夫妇仗义执言,再次做了实事求是的证明,使庄新民幸免于难,得以继续为党工作。庄新民感慨万分地说:“明德英第二次救了我的命。”1985年春,在上海工作的庄新民又一次踏上沂蒙大地,见到了阔别40多年的救命恩人明德英。年过半百的庄新民像孩子一样抱着明德英泪流满面,失声痛哭……此情此景,让在场的群众都忍不住流下热泪。

image005

与掩护、抢救部队指战员和地方军政人员而牺牲的众多沂蒙乡亲相比,明德英用自己的乳汁救伤员算不上什么英勇的壮举。但是,在当时受“男女授受不亲” 封建思想影响的山村,她这种机智果敢而又高尚的行为却是感天动地。

image007

建国后,明德英又先后送其儿子、闺女、侄子、孙子四位亲人参军。1995年4月21日,明德英在横河村病逝。2002年,庄新民以第一位长子的身份给两位老人立了碑。

image009

明德英救护伤员的事迹广泛流传,被誉为沂蒙“红嫂”。 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在探望明德英时亲笔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她救护八路军战士的情节,后被写入小说《红嫂》,编入京剧《红云岗》等。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随之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明德英也被公认为是“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2002年,庄新民以第一位长子的身份给两位老人立了碑。明德英救护伤员的事迹广泛流传,被誉为沂蒙“红嫂”。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在探望明德英时亲笔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她救护八路军战士的情节,后被写入小说《红嫂》,编入京剧《红云岗》等。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随之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明德英也被公认为是“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