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7102 | 扶贫故事 | 扶贫动态 | 连线宁夏隆德扶贫干部 厦大思政课师生聚焦精准扶贫

连线宁夏隆德扶贫干部 厦大思政课师生聚焦精准扶贫

来源: 厦门大学党委组织部/党的建设工作办公室 作者: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 发布时间:2020-06-12 09:29:00

2020年是国家精准扶贫“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处于寒冬时期。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如何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4月23日上午,在一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网络思政课堂上,主讲教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冬亮教授就以“精准扶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为题,为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


      本次课堂以嘉宾连线、师生互动、探讨交流的方式推进专题的讲授和互动。课堂邀请到了目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挂职的两位厦大老师,他们是:原医学院副书记、现挂职任隆德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马龙;原就职于研究生院、现挂职担任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第一书记的胡雄。嘉宾们用亲身经历与同学们分享和探讨了全国疫情防控背景下他们对于“厦门大学精准扶贫”的思考。


    马龙首先介绍了他们挂职所在地隆德县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基本情况。“疫情很凶猛!”马龙说道。隆德县有15万人口,在外务工也有上万人,其中也有人在湖北和国外。在疫情期间,隆德县前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71人次,发热病人诊治431人次,会诊452人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厦门大学发挥高校的优势,从物资帮助、技术支持、经济支援和人员工作四个方面助力隆德抗疫,进一步扎实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因疫返贫致贫。“厦大真的很给力!”马龙激动地说道。

随后,马龙从多个层面梳理分析了多年来厦门大学精准帮扶隆德的措施与成效。马龙指出,在医疗、教育、智力、科技、产业、文化六个方面,隆德所需,厦大所能。据不完全统计,厦大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300万,引入帮扶资金(含仪器捐助等)7000万,购物900万,助特产销售800万,共计1个亿;培训干部和技术人员2222人,赴厦门一周夏令营学生167人,双方互访607人,占隆德总人口的2.4%。马龙动情地说:“隆德人因有厦大情谊而谈吐更加骄傲和自豪!隆德孩子因为见过厦大师生而骄傲,以考取厦门大学为梦想!”

作为厦门大学2018年选派赴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胡雄,他也与同学们分享了多年来厦门大学发挥高校优势对口支援隆德县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他说,在厦门大学多年来的倾力帮扶下,隆德县“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解决。“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医院建立了远程诊疗室,村民遇到重大疾病可以直接和翔安医院远程会诊,还有通过厦门大学消费扶贫帮助建立的‘企业+合作社+村民’运作模式,销售牛肉470万元,带动67户村民致富,学校食堂的扶贫特色窗口就是我们提供的牛肉!”

面对脱贫攻坚之后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施行方案,胡雄谈道:其工作重点将会在加快土地流转、推广机械化、科技化、延长产业链、培养基层治理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开展工作。

接下来,在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提出“在隆德县该如何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厦门大学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等关切的问题,两位嘉宾一一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课程最后,朱冬亮老师结合两位嘉宾的发言进行课程总结。他认为,厦门大学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高校优势做出的独特贡献令人瞩目,同时深感高校老师远赴基层扶贫的辛苦。

“我本身就身处于隆德县所在的陕甘宁地区,在这里长大,也目睹了这里的发展。”杨子帆同学感慨颇深,他说,“听完这堂课,深感扶贫工作的艰巨,但是厦门大学运用了自身的特色,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何赟同学则谈到,“马龙老师和胡雄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厦门大学多年来对接的隆德县扶贫项目,同时还与我们分享了一些具体事例。这些让我深刻认识到咱们厦门大学是真正在为扶贫做实事、为百姓做好事!”同学们纷纷点赞,这样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们接到“地气”,触摸到了新时代的脉动并与之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张潇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2020年是国家精准扶贫“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如何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4月23日上午,在一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网络思政课堂上,主讲教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冬亮教授就以“精准扶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为题,为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