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网
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党支部 - 高校党建 - 典型经验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经验 > 高校党建

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党支部

立足教育扶贫,助力彝区发展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6日 14:00:00

大凉山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这里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新时代的脱贫攻坚行动中,大凉山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2017年,四川省委启动“城乡党支部结对共建”行动,四川师范大学依托学校教育资源,立足彝区发展实际,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行动,助力彝区发展。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党支部立即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普基镇文倡村党支部进行了结对共建,努力构建两个党支部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党支部书记余天威带领支部党员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四川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结合学校党委在脱贫攻坚、对口扶贫、社会服务等重点工作的要求和实际,开拓创新、乐于奉献、争当先锋,扎实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坚持立足教育扶贫,助力彝区新发展。

◎ 做法

从省会成都到普格县的文倡村,600多公里的路程跨越山川河流,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党支部书记余天威和支部成员已先后11次前往普格开展扶贫工作。校团委党支部坚持围绕“助力彝区发展”的核心目标,以党建引领扶贫工作,以教育扶贫为切入点,在“城乡党支部结对共建”行动中,探索总结出了高校基层党支部开展扶贫工作的4个着力点。

1.发挥组织优势,支部共建促发展。在“城乡党建支部结对共建”行动中,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以党建促发展,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余天威和支部党员在扶贫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新举措,坚持抓党建促发展,通过共建提高结对村党支部的党建质量,促使党支部切实履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带扶贫,以党建促发展,形成健全城乡党建相融共促的工作机制。余天威和支部党员先后多次前往彝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党支部书记互上党课和支部党员“结对认亲”活动;邀请结对村支部成员到成都交流培训;互相加强民主监督;帮助村党支部开展“禁赌禁毒”“农民夜校”“法治宣传”等活动。

2.坚持经验优势,实践调研出实招。四川师范大学作为省属重点院校,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积极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校团委党支部学习借鉴学校在其他地区扶贫工作的主要经验,坚持先深入调查分析,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自2017年11月“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开启以来,余天威已先后8次深入结对村老百姓中开展实地调研。在了解到结对村筹建幼儿园的情况后,他到施工现场调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出谋划策。结对村幼儿园于2018年9月正式开园招生,解决了当地近500名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

3.立足人才优势,脱贫攻坚献智力。为党培养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党的队伍和事业培养输送政治骨干,是共青团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基本体现。校团委党支部立足学校人才优势,依托学校的优秀教师和学生的人才资源,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自2015年对口帮扶普格县以来,派出挂职扶贫干部;为结对村“农民夜校”授课;邀请专家学者到普格县开展教育扶贫专题培训;招募学生到结对村幼儿园支教,以定点接力的方式,为当地提供幼儿师资。同时,加强对当地干部和青年的培训,为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力、智力支持。

4.整合资源优势,教育扶贫谋远局。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校团委党支部积极整合资源优势,为当地脱贫发展谋求长久规划。党支部结对以来,校团委党支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把对口教育扶贫结对村幼儿园作为“城乡党建结对共建”的重点工作,申请专项扶贫资金助力村幼儿园的筹建,组织支教学生发起幼儿图书募捐,邀请村幼儿园管理团队到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培训交流,动员招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结对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支教,在解决学前教育师资紧缺问题的同时,促进师范实习生与当地教师的互帮互促。

◎ 点评

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党支部以教育扶贫为切入点,通过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方式带扶贫、促发展,助推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工作,助力彝区新发展。党支部书记将党建工作和学校事业发展、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团结带领支部党员立足教育扶贫,实现精准对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将人才培养与扶贫工作结合,动员优秀青年学生到基层服务,不仅为地方发展提供了支持力量,也为青年的成长提供了锻炼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文章摘自《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高校版)》第九章《促进学校事业发展》)

[责任编辑:张潇]

思政网
思政网
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