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网
陕西师大马院学生开展“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主题实践活动 - 思想教育 - 典型经验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经验 > 思想教育

陕西师大马院学生开展“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主题实践活动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6日 14:10:54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

青春,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青年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激励引领青年学子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绽放青春。作为未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生力军,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广大青年学子在“传承五四精神、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体现责任担当”方面展现出新时代青年该有的风采。

微信图片_20200506135350

美好的五月,满溢青春的生机与活力。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在参加完“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后,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制度自信

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实验班

王迪清  共青团员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作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重大政治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这也为新时代增强中国青年制度自信,践行五四精神提供了方向指引。

伟大成就彰显制度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本次疫情大考反映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历时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成就举世瞩目,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从弱国无外交到迈入世界舞台中央。我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中国制度彰显出强大生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基本依据。”

首先,制度优势能为制度自信提供方向指引。我国制度理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的特点,使中国制度能最大程度团结全国人民为共同目标奋斗。

其次,制度优势能为制度自信提供立足根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大不同在于是为人民服务的,确保了我国国家制度始终得到全体人民一致拥护,具有长期稳定性,能够为增进制度自信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制度优势能为制度自信提供动力之源。经济充满活力、政治坚强有力、文化兼收并蓄,每一项制度的成果都来之不易,需要青年在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充分认识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助力民族复兴。

图为王迪清在陕西省商洛市调研

王迪清在陕西省商洛市调研

制度自信培育时代新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如何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年制度自信就成为了重大时代课题。

首先,要宣传伟大成就,增强青年制度自信。向青年人展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成就,培养青年爱国思想,端正品行,厚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情怀,践行五四精神,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要透过实干实绩,唤醒青年责任担当。疫情期间,无数“90后”“00后”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无数像北大援鄂医疗队的“90后”们那样的青年不顾生死,毅然投身到国家最需要、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行动践行五四精神。

最后,要推进政策落地,解决青年后顾之忧。青年人不缺干事创业的热血雄心,但是补齐青年干事创业的政策缺口,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就成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制度自信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坚强制度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强调的那样,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成长,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

 

战“疫”是一次爱国主义实践课

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验班

王泓 中共预备党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五四精神的核心。时光虽逝,青春不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和五四运动时期一样,有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战“疫”,也是当代青年的一次爱国主义实践课,青年身处其中,更深刻地理解、践行了爱国主义精神。

党旗指方向,青年紧跟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面对疫情,党中央统一指挥,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高效合理地部署抗“疫”援鄂工作,包括建设医院,动员部署军队和各省精锐力量对口支援,筹集、调配各种物资等。这些措施成效显著,充分证明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爱党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最重要的体现。而青年听党指挥,或在医疗一线冲锋陷阵,或作为志愿者在各个领域保障服务,或居家防疫不忘刻苦学习,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忧患意识体现在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果断采取的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上。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成长在和平安稳环境里的当代青年敲了警钟,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不会在面对危机时束手无策。我们深爱祖国,所以要常怀忧患意识,保持警醒。我们的前辈筚路蓝缕,我们不能麻木、懈怠。青年要积极进取,坚持奋斗,才能有底气、有把握、自信从容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能化危为机,在劈波斩浪中稳步前进,继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图为王泓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首届“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优秀论文交流会

王泓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首届“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优秀论文交流会

祖国若有难,汝应作前锋。青年要在祖国面临危难时挺身而出,在艰苦斗争中历练成长。一百年前国家外忧内患之时,青年学生首先发出了怒吼。如今,作为风华正茂、最有活力的生力军,青年同样应责无旁贷地勇担责任,冲锋在前。他们有着大格局、大情怀、大担当,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了心里最高的位置,积极行动起来抗击疫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奉献,将青春的力量汇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青年在实践中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也在解决困难的实践中成长,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的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在当代中国,爱国是具体的、现实的。这次全民战“疫”是当代青年的一次爱国主义实践课,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们赓续五四精神,心怀爱国之情,实践爱国之行。青年要紧紧跟随党旗所指的方向,听党指挥,居安思危,不懈奋斗,在祖国和人民遇到困难时要奋不顾身、艰苦斗争,在攻坚克难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殷厚望。

 

在治理大考中给出青春答案

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验班

周文强  共青团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社会治理的一次全面的大考。对广大青年来说,大考不仅是当下,更是未来。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在社会建设中主动担当、磨炼过硬本领,早日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生力量。

铸就担当作为“铁肩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01年前,中国青年凭借一腔热血敢为天下先,率先奏响了担当作为的青春强音。101年后的今天,一批青年胸怀忧国忧民心,将五四精神践行到底,不畏风雨艰险,奔赴湖北武汉、严守社区,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但当代青年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之“变”和新时代之“新”的背景下,在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同时,我国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社会阶层结构日益分化,社会矛盾和问题千头万绪,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更加强烈,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更为复杂。为此,当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壮志豪情,坚定理想信念,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用奋斗点亮青春,用奉献诠释担当,在社会治理大考中“淬炼成钢”,用“铁肩”勇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道义”。

锤炼专业技能“真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正处于增长本领和学识的黄金阶段,应自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当前,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知识技术更新迅速,为社会治理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青年主动学习并运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参与疫情防控,收集居民信息反馈、实时传递政策消息、就近解决居民生活难题,适应了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的新趋势,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生力量。社会治理是一门高深的科学,既需要有崭新的“治理观”,也离不开正确的“方法论”。为此,广大青年应苦练“内功”、增长才干,在实战中弥补知识弱项和能力短板,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唯有如此,青年在社会治理大考中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赢得信任、赢得未来。

图为周文强在广东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图为周文强在广东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跑出建功立业“加速度”。“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时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疫情大考压不垮中国青年,只会让我们逆境成长,更加坚定信念地走向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回顾过往,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走出校园,以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方式,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扎根基层,将自身的发展融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局中,成为建设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螺丝钉”。展望未来,青年还要继续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特别在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的过程中敢于追梦、勇于实践、乐于奉献,早日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顶梁柱”。

 

以青春之名接续时代弦歌

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实验班

金春如  中共预备党员

陕西,以其深厚的历史与红色基因,涵养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经过代代青年的薪火传承,铸就精神丰碑,给后代以教育和启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新时代青年毅然拿起历史的“接力棒”,赓续弘扬精神力量,在复兴征程中找到建功立业的舞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业绩。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从南泥湾到杨家岭,从宝塔山到枣园,在延安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成千上万的青年经过锻造淬炼,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从延安精神中,我们可以回顾风雷激荡的峥嵘岁月,也能汲取生生不息的前行力量。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青年要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定信仰找准方向;怀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热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铸就“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意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练就“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本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让青春在接续奋斗中折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从“西迁精神”中赓续爱国热忱。“‘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老一辈知识分子卓著功勋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

热血青春与祖国同频共振,当代青年与祖国同向同行。爱国永远没有过去时,拼搏永远没有休止符。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心怀理想,心系家国,在只争朝夕的砥砺中坚定信仰,在不负韶华的奉献中励志勤学,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让闪耀的青春镌刻史册,成为中国梦不可磨灭的注脚。


图为金春如在重庆市城口县实地调研

金春如在重庆市城口县实地调研

在战“疫”战贫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战“疫”战贫,造福百姓,新时代青年应该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播撒青春能量,奏响时代强音。

“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青年人彰显了青春的磅礴力量。在挥汗如雨中,脱胎换骨;在逆境挑战中,顶天而立;在战“疫”的日子里,一路成长,试金淬火,让“守初心、担使命”扎根于思想深处,成为自觉和习惯。挥洒青春向热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沉淀真情留心间,服务人民群众校准青春航向。坚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践行初心中收获成长进步,在传承使命中谱写青春弦歌。

 

让青春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绽放

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实验班

李婷婷  共青团员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20年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触动人心的感人故事,发人深省的鲜活案例,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重新思考青年的爱国心、爱国情、爱国行。

高擎理想火炬,熔铸青春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对广大青年来说,爱国情感之所以不言自明,不教而行,恰是自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动体现,是心之所向、情之所归。国家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党的领导,离开了社会主义先进制度,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才是具体的、真实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场生死时速的较量,也是国家力量的集中体现,充分彰显了党集中统一领导,调动全社会力量与各种资源的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中国人民正是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感召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成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推进新时代。新时代的青年要怀着对祖国的真心热爱、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社会主义的积极拥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厚植家国情怀,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青年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充分肯定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青春胆识,舍生忘死、忘我工作的青年奉献。抗疫期间,医护人员、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等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心系人民安危,以巨大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转化为爱国之行,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李婷婷在重庆市庙坝镇中学理论宣讲

李婷婷在重庆市庙坝镇中学理论宣讲

筑牢人生根基,培育青春业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当前我们所处的新时代,赋予了广大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需要广大青年砥砺奋斗,增长才干,锤炼过硬本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青年应树立勤于学习的意识,从书本中吸收知识,在文化中汲取力量;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反思中获得新知,在尝试中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形成脚踏实地的作风,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积累成功的经验;培养创新求变的思维,用充沛的活力和改革精神去开拓进取,开拓青春事业。保持敢为人先的干劲,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在青春之时铸牢未来思政课教师的信仰之魂

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实验班 

高强  共青团员

疫情当前,新时代中国青年接过五四精神的火炬,用行动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堪当大任的。作为未来的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彰显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担当。

深入学习“六要”指示,筑牢信仰之魂。作为一名未来的青年思政课教师,必须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嘱托: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淬炼本领的黄金时期,扎扎实实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知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把国家和民族装在心里。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突破大学这座象牙塔,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学会用专业知识、从全球大局和历史维度出发看待与分析问题。严于律己,慎独慎微,在马言马,学马信马,磨砺高尚的人格品性,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砥砺初心使命。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深刻阐释了“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交大的西迁不只是一场地理上的迁徙,更是国家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从现实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东南沿海,教育发展水平也因而相对滞后。作为一名未来的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轻以待己,重以报国,甘愿舍弃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走进西部贫困地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添砖加瓦,开拓奋进讲奉献,艰难险阻勇克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图为高强在山东省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图为高强在山东省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切实践行“西部红烛精神”,诠释理想情怀。“西部红烛精神”和“西迁精神”在精神内核上是相通的。陕西师范大学作为西北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在76年的奋斗中,坚持用理想、信念和情怀扛起西部教育的大旗,以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和无私奉献,铸就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扎根西部,是忠诚祖国、坚守担当的家国情怀;甘于奉献,是淡泊名利、无怨无悔的崇高品质;追求卓越,是勇攀高峰、力争一流的奋斗品格;教育报国,是矢志教育、初心不改的价值追求。陕师大学子用忠诚、奉献和担当淬炼成“西部红烛精神”,立志扎根西部土地,扛起西部教育的大旗。既然选择了师范生的道路,便要无怨无悔,风雨兼程,牢记师范生的责任与使命,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把青春融入西部基层教育事业发展中。

 

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验班

李钰娉  中共预备党员

自五四运动以来,历史接力棒在一代代青年人手中生生不息、传递至今,每一代青年人都有其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生于改革开放之后,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立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正奋力书写着属于我们的青春答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的,“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要做奋进者,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青年要争做奋进者,在奋斗中实现个人的青春梦和伟大的中国梦。广大青年要肩负时代重任,不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需要具备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秉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信念,广大青年居家防疫期间通过“云”课堂坚持学习,在知识积累中提升修养,在笃学慎思中坚守初心,在践行真知中锻炼自我,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

图为李钰骋在青海省支教

图为李钰骋在青海省支教

青年要做开拓者,冲锋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各行各业。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并肩作战。每一个平凡岗位,都有青年的身影。抗击疫情,青年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为人民利益战斗在一线;基层防疫,青年志愿者自告奋勇,自发组织调配物资,动员联系群众,将各个平凡的岗位连成一道防线,为基层群防群控奉献出一份力量;科技创新,青年科研人员走在技术研发前列,凭借创新思维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青年要做奉献者,勇于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继续发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广大青年正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发扬“西迁精神”,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的青春梦和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在党的领导下服务人民、建设祖国。年轻的战士镇守边疆,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和热血,为人民利益冲锋在前,在保家卫国中铸就青春底色;青年干部深入基层,为脱贫攻坚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为人民福祉不懈奋斗,在脚踏实地中追逐人生理想;青年教师致力于西部基础教育,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弘扬“西部红烛精神”,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肩负起教育报国的使命,在三尺讲台上实现人生价值。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对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有着重要意义。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为无数青年学子点亮希望,也推动了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教育扶贫作出了贡献。

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才更有意义和价值。尽管时代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但我们青年人始终坚守为祖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经历过战“疫”洗礼和现实淬炼的我们,必定能更加坚毅地立于时代潮头,用实际行动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责任编辑:张潇]

思政网
思政网
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