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温情助力创新创业梦想,多措铸牢强农兴农信念 - 战线联播 - 工作动态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战线联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温情助力创新创业梦想,多措铸牢强农兴农信念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研工部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6日 10:35:29

当前,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在全球出现大流行,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基础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鼓励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知农爱农学农情怀,筑牢强农兴农信念。

硬核手段管理,热情服务暖心

学校在继续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创业校友-专家教授-学校服务-政府支持”的五维联动机制,以硬核而温暖的举措持续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疫情开始学校就开通辅导与支持热线,积极为创新创业学子提供咨询指导。同时利用网络直播渠道,邀请科创指导教师、科创负责老师和在创业校友以在线宣讲、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线上问答等形式,宣讲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帮助大家了解“双创”立项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积极对接专家教授,为双创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疫情期间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通过直播互动的方式就双创学子关心的科研选题、农技服务、互联网+、挑战杯等话题进行交流分享,鼓励大家将专业特长与学业生涯有机结合,激发创新思维,贡献青春智慧。

发挥区校协同优势,搭建双创平台。创业项目以“众创田园”为平台,以学校丰厚的科教实力为后盾,区校协同促进学生双创发展。政府更是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创业孵化园的免费入驻,种子孵化基金的扶持,实施项目对接,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与风险把控,甚至创业者的住房补贴等各种政策都有倾斜。

每日研判分析疫情,不断强化细化实化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执行“盯人”动作。学校将自主研发的健康打卡系统与杨凌示范区大数据平台对接,精准掌握在杨凌创业学生的健康情况和轨迹动向,还针对动向异常人员及时排查、发现和重点管控,为疫情防控和决策提供态势感知、数据分析。杨凌示范区明确要求入驻众创田园的企业每天需对办公场所严格消杀,严格把控复工人员身体情况。同时,学校第一时间组织调配资源,为在杨凌创业的学生提供消毒液、口罩等必要的复工复产防疫物资。硬核而暖心的措施为创业学子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政策荣誉导向,交叉融合培养

多元保研政策,助力学生成为双创“排头兵”。“本科学习了理论性的农水知识,保研硕士期间更多在田间地头进行实践,现在博士学习植物营养学,一度还是很担心有这么大的跨度,但在和农民、和庄稼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学过的不同知识、伙伴间的优势互补,能让我们敏锐的捕捉到农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后很容易就可以进行资源的整合,促成我们一次次的科研成果转化”杨凌普兆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仕彪激动地说道;

杨凌锦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办者曾翠艳曾自豪的说,林学专业得她是在担任葡萄酒学院辅导员期间对葡萄酒行业产生了兴趣,萌生了创业念头,并一直走到了今天,正是因为学校“2+3”形式的保研政策,让她不仅练就了一身的本领,更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自己新的人生方向;

杨凌普兆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伙人说“身为西农学子,我感觉幸运而自豪,本科期间我在学校的多个平台上不断尝试创业,出现了挂科,但应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吧,在我们团队获得了全国银牌的同时,我被通知可以保送研究生,当时就感觉,进一步的深造对自己、对已有的团队都是最好的,也让我更有底气、更自信去面对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鼓励优秀的本科生跨专业、跨学科保研,通过“2+3”的形式保研,因为在创新、创业上有突出特长保研等多元化的途径,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本领全面、优势突出的卓越农林人才,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构建荣誉体系,激发学生凝聚双创“内动力”。崇尚荣誉既重要的价值追求,更是激活广大学生“双创”基因、建功立业的重要动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构建更完整的荣誉体系,在校级研究生共产党员、校优秀研究生、十佳毕业研究生等荣誉评选中,导向性侧重,让“双创”人才在获得经历、获得收益的同时,获得荣誉和精神享受,乐创不疲。据悉,在2019年度的研究生优秀共产党员评选中,多名研究生具有多次获得全国金牌、银牌,申请专利几十余项等成果。

云端跨越“时空”,强农兴农己任

“知道自己在西农读博,所以有很多亲戚朋友在种植方面遇到了困难总会向我寻求帮助,于是我就想到和学校的专家对接,让专家和农户对接,给他们提供精准帮扶。”曾翠艳说到。除了经营自己的公司外她还与我校的农业专家有着密切的合作。在疫情期间多次组织学校农业专家以“不见面、不接触”方式,为广大农户免费答疑解惑,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中的难点、堵点,有效解决了特殊时期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国强现代农业园区更是直接受益者。其负责人邢国强表示,专家教授免费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提供一些全国农业农村方面的信息资源,比如栽培模式和技术方法等,对我们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规模,多方面种植经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都有很大帮助,这样就更加增强了我们广大种植户的信心。

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炳科在创业的同时也是一名10万粉丝的抖音“网红”,在疫情期间利用自己之前在牧场工作6年所积累的经验和在读博创业期间所学到的知识,以拍摄短视频对粉丝提出的养殖问题进行解答并普及养殖知识。“不论是对个人、团队还是国家、社会,科研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明白,科研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论文,更重要的是转化为实际。而创新创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在求学与创业的过程中我已经深深爱上了农村的广阔土地,我相信农业大有可为!希望我能依靠自己所学助力三农事业,让更多人感受到”王炳科在他的短视频里这样说。

2015级硕士研究生杨龙前不久登上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栏目,并获得安龙基金800万的融资,在节目过后他激动地说:“可能相比较大城市来说,农林高校的学子创业会略显被动,但学校老师给我提供的指导帮助反而让我有了底气和信心继续向前走,现如今我更加坚信农村充满希望的田野,更是干事创业的舞台!”

 

[责任编辑:张潇]

思政网
思政网
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