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聚焦“三个强化”深化党建品牌创建培育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把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以“三个强化”为牵引,围绕顶层设计、组织根基、载体创新系统发力,深化党建品牌创建培育,以“工业红”引领“思政红”,促进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全域共建“新格局”
一是高位推动。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1+6”实施方案,明确学院“六红六力”(实施“红色灯塔”工程,提升政治领导力;实施“红色铸魂”工程,提升思想引领力;实施“红色先锋”工程,提升决策执行力;实施“红色堡垒”工程,提升组织凝聚力;实施“红色育苗”工程,提升队伍战斗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提升发展保障力)党建品牌内涵标准、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学院党委组织部把品牌创建作为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项目制的方式牵头推进相关工作,把抽象任务变成具体清单,把定性要求变为定量指标。二是制度护航。将品牌创建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重要内容,实行“月调度、季评估、年总结”动态管理。配套出台创建“红旗党总支”“红旗党支部”“党员先锋岗”方案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将品牌建设成效与干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直接挂钩,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品牌建设效能。三是点面联创。创新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培育工程,严格按照申报、创建、认定、推广“四步走”方式实施,首批“‘五位一体’化工空间站”“三服务三提升”等15个特色鲜明的支部品牌通过集中评审验收,与第二批参与创建的14个支部开展结对联系,着力构建“院级统筹、支部创新、点上突破、面上开花”的党建品牌培育体系。
“红旗党总支”“红旗党支部”表彰
二、强化组织根基,激活红色引擎“动力源”
一是创新学习模式。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创新将学习主题与学院校史馆、特种作业考培中心和绿色化学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国防科技教育研学基地等具有鲜明学院特色的平台紧密结合,形成“每次学习定主题,特色主题有平台”的独特“研学+研讨”学习模式,为品牌创建注入思想动能。二是加强示范引领。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所有党支部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经济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方维获得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其所在支部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持续放大“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示范效应。三是动态巩固提升。持续巩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构建“常态督查+动态提升”双轨机制,组织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回头看”和新成立支部达标验收工作,并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推动形成“抓规范、促提升、创品牌”的党建工作闭环。
经济管理系党支部书记方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三、强化载体创新,打造品牌辐射“强矩阵”
一是结对共建谋突破。将“工业红”融入专业群建设全过程,推动智能制造、化工等专业群与吉利汽车、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磷化集团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基层党组织进行联建,在备战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企业党员职工和学院党员教师携手进行技术攻关,指导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争夺赛化工类奖项获金奖2枚,实现在该赛事上一等奖的突破。二是数智赋能强阵地。以“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为抓手,开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微课”47个,整合线上学习专栏、红色直播间、党员诉求反馈等功能,实现党务管理数字化,使平台成为品牌孵化的加速器。聚焦网络育人能力,推动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策划“融媒•电台”“融媒•生产实训”“融媒黑点•院长、书记下午茶”等专刊,将思政教育融入“平常”,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思政宣传矩阵扩大品牌辐射力。三是协同育人树标杆。着力构建党建思政一体协同赋能育人工作格局,紧扣“六红六力”党建品牌内涵,以党建品牌建设为引领深化思政教育创新,通过创新思政育人路径反哺党建品牌升级。校企合作处党支部联合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开展“兵支书”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兵教师”红色基因传承培训班23期,累计培训700余人次,学院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体育系党支部创新“体教融合”模式,依托国家级自行车训练基地成立党员先锋教练团队,学生获世界大学生自行车锦标赛团体冠军,打造“身边冠军讲思政”特色品牌。党委办公室党支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挖校史红色资源,联合贵阳市中小学开发“富矿精开”主题研学课程,年服务1.8万人次,学院获批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获评贵州省“校旅结合”示范校,牵头成立“贵州省中小学研学实践协会”,高质量推进全省研学实践工作。
中小学生到学院开展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