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中南学子情系江华少年,瑶响青春使命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中南学子情系江华少年,瑶响青春使命

作者:中南大学 李卉淼 发布时间:2021-04-28 15:52:07


2012年,根据国家脱贫攻坚的文件要求,中南大学与江华瑶族自治县开始了一场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八年多来,经过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努力,中南大学自觉担当,充分发挥优势,通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驻村扶贫等多种形式对口帮扶,2016年起,中南大学开始派出教师支教、对口教研、仪器捐赠等方面对全县进行教育精准扶贫,帮助瑶族自治县的贫困群众走上一条奔向小康的幸福之路。

脱贫攻坚,青春正当时。在这一场特别的战斗中,中南大学建筑19级的同学们也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接续脱贫攻坚的使命担当。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野。横跨两年,数次活动,江华孩子最纯真的模样与走出大山的热切渴望更坚定了同学们继续为之努力奋斗,坚持爱心帮扶活动的信心与决心。

 

凝心聚力助心愿 产业扶贫拓销路

中南大学建筑19级与江华的情缘始于202010月。建筑1902团支书主动联系到共青团江华瑶族自治县委,为长山村和河路口中心小学的30名孩子的微心愿清单提供帮助。一场义卖动员起了校园内的男女老少,汇聚起了真挚朴素的爱心。

与此同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建筑学子们也充当起最后冲刺的助力者,为江华县农副产品的销售搭建桥梁。多方联系下,借助铁道校区生活服务中心相关运输链,直接对接江华县农副产品与特产商品,在购物中心设置扶贫专柜,为农产品校园销售打通渠道。


三封家书传温情 教育扶贫再出发

20213月初,建筑19级同学们再次联系到江华县委副书记何晓玉同志,表达想要为江华教育扶贫做出贡献的决心。经过沟通联系,最终确定了为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大圩中学的30名品学兼优同学提供日常所需的文具用品,并为他们手写书信,寄去最诚挚的问候与中考前的鼓励祝福。并通过视频vlog的方式向大圩中学的学生们展示中南大学多彩的校园文化,感受大学生活的活力与朝气,激励他们勤奋学习,拼搏努力。

324日,这些满载爱意的书信和文具到达了大圩中学。中南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江华分队队长吴倩同学向大家深情朗读了这三封充满爱意的家书,并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冲刺中考,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

月底,大圩中学的孩子们也为我们寄来了回信,发回感谢视频。稚嫩的笔触写下青涩理想与前行的坚定力量,也深深打动了建筑19级的每一位同学。



视频电话述真情 以梦为马争韶华

20214月,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建筑学子们组织了面向江华县职业中学13名家庭贫困同学的一对一考前心理疏导与学习辅导。同学虽来自职中,但是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面对着家境贫困与家庭复杂情况的多重困难,敏感而充满压力。我们也在活动开展前为参与辅导的同学开展专项培训,了解对口高考政策,注重心理健康疏导。

同学们利用假期时间,与江华县职业中学的同学逐一取得了联系,从朋辈的视角为他们分析当下心态,调整备考策略,提供经验建议,鼓励备考信心,增强理想信念。江华职中的同学们努力克服艰难环境,积极好学的精神使建筑学子深受感染,也期待着明年能与这些同学共同相聚中南校园。


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谈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战依然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教育扶贫永远在路上。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今日为孩子们种下希望的种子,明日待他们学成归来振兴家乡。面对时代责任,中南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担当与奉献。点滴涓流汇就汪洋。身为时代新人的青年学子,尽管能力有限,但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像萤火虫一般,肩负起时代的给予的职责和使命,起而行之,勇担重担!


责任编辑:加措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中南学子情系江华少年,瑶响青春使命2012年,根据国家脱贫攻坚的文件要求,中南大学与江华瑶族自治县开始了一场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