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西南民族大学:筑牢文化根基,谱写学生社区“美美与共”新篇章

西南民族大学:筑牢文化根基,谱写学生社区“美美与共”新篇章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学工部 发布时间:2025-07-01 10:17:44

西南民族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按照《关于全面构建高质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的“3515”固本铸魂大思政体系,坚持党建思政引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推进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族青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筑牢更加坚实的文化根基。



一、党建思政文化引领,树牢理想信念

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用好用活校内外的育人资源,按照学校党委《关于全面构建高质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一体化推进固本铸魂大思政体系化建设工程。深入挖掘学校第一任校长王维舟同志的革命历程、革命故事,开展“聆听民大第一任校长王维舟的故事”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微党课、微宣讲、红色读书会、红色观影、“社区故事荟”“红途同心·剧本铸魂”剧本演绎等主题活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厚植家国情怀

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凝聚思想文化共识,使中华民族一员意识根植在每个学生心灵深处,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有力宣传者、忠实践行者。开展铸牢知识竞赛、民族观知识学习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打造“五四青春诗会”“四海同心”国风市集等品牌活动,通过互动体验促进学生感知中华文化多元共生的魅力。组建“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深入高原地区开展扶智扶志行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深入学生社区开展铸牢主题宣讲,将共同体理念辐射校园;积极探索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创新云直播、云展览,构建跨文化、跨空间宣传途径,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出“小迪”道中华工作室文化品牌,多民族“主播团”深入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让青年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三、学科专业精神培育  练就过硬本领

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大力弘扬“和合偕习 自信自强”的校训精神,持续以学风建设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引领学生学在民大,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常态化开展“校领导与青年学生面对面”活动,举办“和合奋进”学风建设论坛,开展学风建设月、社区达人说、学生社区课程帮扶、“最美笔记”评选、考研规划指导讲座等活动,促进学生学科专业精神培育。开展奖学金引领计划学生交流活动,选派30余名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分别赴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国防教育实训基地和东部沿海地区开展研学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进对科技强国的理解。推出“院长谈学风”“榜样力量”“民大idol”微专栏30余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练就过硬本领。


四、五育并举赋能 促进成长成才

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坚持以“五育并举”为导向,加强社区文化品牌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素质提升体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社区文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邀请“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新中国第一位羌族博士、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校友返校,讲授高质量的“大思政课”;组织学生走进建川博物馆、汶川映秀震中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连续十七年举办育人品牌活动“励志青春——优秀大学生成长故事分享会”,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开展“大学数学”帮辅课,社区文化营—四六级英语打卡活动等,助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举办青年舞蹈大赛,“大美中华”“最美社区”摄影比赛,“社区公益课”“墨韵文房·四宝飘香”社区笔墨书画作品展览会,象棋大赛、千人八段锦比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不断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劳动教育月”系列活动,组织劳动教育月校级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努力构建有思想、有温度、有质量的学生社区文化家园。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紧扣“教育强国、民大何为”“铸牢主线、民大何为”的时代命题,赓续红色基因,坚持自主自信,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不断增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与支撑。


责任编辑:马静怡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西南民族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按照《关于全面构建高质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的“3515”固本铸魂大思政体系,坚持党建思政引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推进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族青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筑牢更加坚实的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