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保卫三十年 | 典型案例 | 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案例

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案例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崔春红、何东方、周佳慧 发布时间:2023-05-17 13:39:04

【案例简介】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已经纳入了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在《高等教育法》、《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法定义务。高校改革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高校及其周边治安情况随之日趋复杂,大学生面临着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实验室安全等问题,但尚未能具备“社会人”应有的基本安全知识与素养,提升在校学生的安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农业大学最早于2019年由教务处、保卫处、实验室与基地处牵头组织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必修课,旨在通过该课程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保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校园安全稳定发展。

课程结合丰富的案例,系统的介绍安全发展历程,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实验室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专业学生设置不同学时分配,有侧重点的开展公共安全和实验室安全部分教学内容。至2021年,课程顺利开课三年,已将课程建设成为适应当前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素质更高,教学队伍职称与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教学体系完善、优越,受师生喜爱的必修课程。

【做法与经验】

一、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方法

1.明确课程定位,突出农业高校安全教育特色

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紧扣学校的特色学科发展优势,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开展侧重点不同学时的安全教育。人文社科类学院偏重公共大安全部分内容,包括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公共安全方面占用12学时,注重提升学生自身公共安全素养;自然科学类学院偏重实验室安全部分内容,占用10个学时,自科专业的实验室研究属性亟需学生尽早掌握化学安全、生物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防范知识,以便更安全的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

从知识层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内涵,掌握各项安全理论;从能力层面,引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主题参观、实践、讲座、线上公开课,培养学生遭遇安全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从素养层面,开展各类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安全主题科普展播、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短视频大赛、安全文创作品征集等活动丰富了校园安全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完成了校园学生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的提升式教育目标,明晰了安全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课程考核注重平时环节(占30%课程成绩)和课堂环节(占20%课程成绩),将线上前置教育、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演练成绩分别纳入平时环节成绩考核,辅以上机期末考试,让学生全过程、多方位的完成安全教育课程学习。

2.整合安全教育资源,打造完善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安全教育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学科,因此高校开展课程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安全教育实施主体,即师资的匮乏。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充分调动了校内校外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协作开课。

校内方面课程的绪论和国家安全课时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院副书记及思政辅导员承担;公共安全部分课程由保卫处牵头组织学校专门负责消防及治安的老师承担,实验室安全部分由实验室与基地处牵头联络学院专业教师承担,防护与应急救援由校医院资深医师承担。校外方面,学校针对时下热点安全问题聘请了公安机关反诈中心、消防救援机构、红十字会等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兼职导师,开展课程讲座及实操演练,拓展校外教师资源。此外,通过走访交流学习及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研讨,到职能部门开展实践,参考教学评价结果签订下一年度教学计划,激发教师活力,提升教学水平。

积极做好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编写普通高等学校公共基础系列重点教材《防范与对策——大学生安全教育》,该教材已供2021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教育课程资源。

3.积极拓展优质的师资条件,注重课程资源建设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稳定的教学队伍、高质量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自2019年课程开设以来,逐步完善师资条件,建立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背景较完善的安全教育教研团队,团队涵盖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25人,所有任课教师均持有教师资格证开展课堂教学。

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课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要件,对课程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团队针对教学目标及任务,深刻开展课程研讨,编写了安全教育课程教案,逐年完善教学课件,建设安全教育线上考试试题库,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程团队编写并出版教材《防范与对策——大学生安全教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堂教学资源体系,对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度等划定规范,在高质量开展课程教学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4.提供优质的课程建设硬件保障,确保课程体系建设良好环境

学校是江苏省为数不多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纳入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作为素质拓展必修课的高校,占1学分,18个理论学时。课程组织得到学校与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将课程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多次召开课程团队教学研讨,修订教学大纲及教案,根据教学效果及时修订授课PPT,不断完善课件内容中的案例分析、安全热点的丰富度,力求将课程建设成特色鲜明、效果良好的精品课程。

教务部门也为课程教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投入大量的课程经费支持,更极力支持建设《大学生安全教育》线上授课及考试一体化系统,目前已经建立起一套集“微课学习”、“上课签到”、“课堂作业”、“刷题练习”、“模拟考试”、“期末考试”、“成绩查询”为一体的线上授课系统,方便任课教师完成疫情期间的线上授课、线下教学考勤签到、随堂测试、成绩统计、考试分析,支持学生系统学习安全教育考试题库、进行期末线上考试。

5.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法,教评结合确保教学质量

学校注重课程开展效果评估,除参考教务处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课程团队更建立了“师生听课制度”,“学生教学体验评价制度”,对于教师采用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进行,每年期末评出优秀授课教师进行表彰。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了课程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方法评价。

课程侧重学生教学体验评价,从安全教育主题、教学环节体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线上学习及线上考试体验、课程整体效果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以2020年为例,1204份调查问卷显示,在安全教育主题方面,按重要程度依次为人身安全89.12%、财产安全76.66%、消防安全66.61%、心理安全64.53%和出行安全55.81%,这些主题更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是学生们关注的重点;在教学环节效果方面,依次为课堂教学70.85%、军训消防演练52.24%、安全教育讲座44.1%、安全知识竞赛考试35.63%,说明课堂教学仍占安全教育课的主导地位,开展实践性强、参与度高的演练、讲座、竞赛是学生更喜欢的安全教育方式;在课堂氛围方面,80.98%的同学反映课堂上加入了师生交流环节,这对课程效果的提升很有帮助。除此之外,不少同学希望课程教学应适当增加参观学习、时间演练、学生组织的安全宣传活动等环节,完善线上学习及考试系统,增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习章节中的急救主题安全教育应设置实操,这些反馈也对后续课程建设方向提供了思路。

三、课程体系建设成效及经验

1.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安全素养

不同于大部分高校将安全教育作为选修、慕课的教学模式,学校是全国率先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作为本科生必修课的高校之一。在保留传统课堂教学作为重要教学方式之外,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线上前置教育支持学生在pc端或手机端通过VR虚拟、H5动画、视频、游戏交互等多媒体手段开展线上学习,在新生入学前启动课程教育,学习率每年均达到99%以上,2020年新生前置教育学习率为99.91%,考试通过(分数达到80分)率达到99.93%,平均分为93.8;重视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将参与竞赛成绩纳入课程考核,2021年全校新生参考率达96.49%;实训实践环节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安全教育考试系统为学生提供系统化、模考式的重难点知识的复习与查缺补漏,节约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提升了学习效果。

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激发式学习模式,加强了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和研讨,充分利用线上学习系统、考试系统,结合微信、慕课等新媒体网络平台,不断完善学生接触安全知识的路径与方式,使安全教育课形成了“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开展模式,营造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全过程式”学习氛围,实现安全教育的“互联网+”新形态。

2.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做好安全教育资源补充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门知识性与实用性极强的通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外学习资源尤为重要。除保证课堂教学正常开展外,学校联合超星公司建设南京农业大学安全教育平台,通过“平安广场”向学生发布安全教育的补充微课,向师生提供更丰富的交宣资料和安全法规,并结合安全生产、防疫、校园隐患等主题设置专栏提供时效性较强的安全知识。此外,保卫处侧重强化安全意识,积极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各类专题教育,如反诈直播讲座、消防安全公开课,广泛开展疏散演练活动,让安全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通过“平安南农”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紧密结合时事热点的安全教育推文,通过校园安全文化滚动宣传栏、原创宣传展板等做好安全教育课程课外知识补充,通过组织全校范围的“原创短视频大赛”、“交通安全海报设计大赛”、“防诈骗主题班会”等活动丰富校园安全宣传文化,营造安全知识传播及学习氛围。

3.依托课程建设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依托一年级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开展,打好学生入校安全知识及能力素养基础,作为保卫部门开展大学生安全防范工作的序章,以此推进辐射全校所有年级的安全教育工作,解决易在大学生群体发生的意识形态领域、实验室安全、校园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校园治安等安全隐患。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展,通过多主体参与及探索合理有效的授课体系,多主题分区教育落实教学内容,多元化授课互动确保学习实效,多平台宣展,切实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课程的多元化实践环节与高参与度的学生创新活动,极大丰富了学校的校园安全文化生活,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发挥线上线下学习平台优势,开展贯穿大学四年的“分段式”安全教育课程学习。

2.继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和稳定《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针对研究生校园安全事件案发频繁的现状,尽快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本研同步开展,打造有针对性、有特色的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责任编辑:王浩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南京农业大学最早于2019年由教务处、保卫处、实验室与基地处牵头组织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必修课,旨在通过该课程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保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校园安全稳定发展。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