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院系 | 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安惠民生,服务促振兴 —...

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安惠民生,服务促振兴 ——构建“四融合”实践育人新范式

来源:郑州轻工业大学 作者:张阳 李燕 张书铭 发布时间:2024-11-28 12:24:16

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实践育人作为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抓手,强化统筹领导,注重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政齐力、师生协同、多方联动、上下贯通”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打造扎根中原与地域特色融合、校企联动与产业发展融合、五育并举与三全育人融合、人才培养与创新驱动融合的“四融合”实践育人新范式。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全方位链接、全过程管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的“大熔炉”中筑牢思想根基,厚植家国情怀,夯实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聚焦高质量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党建铸魂育人作用、顶层设计把舵定向作用和组织建设长效运行保障作用,深化实践育人体制机制。一是构建“目标协同”的保障体系。加大与政府、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访企拓岗、实习实践等活动和政府、企业、乡村、社区等单位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形成统一完善的实践育人政策和支持体系,推动校地双方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领域实现“共赢”;二是凝聚“价值趋同”的校内外资源。深化“党建+实践”工作模式,扩大实践育人导师队伍,丰富实践内容方向,推动学生思想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打造聚焦核心又开放多元的实践育人体系;三是强化“成果导向”的工作机制。以实践育人为纽带,将专业学科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党团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结合样板支部建设需求,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引导党员教师融入到实践育人各环节,依托科技特派员、企业挂职、博士服务团等项目,打造特色鲜明、实效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实现项目成果的转化。近3年,学院党委获评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获批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样板党支部各2个,获全国食品学科党建联盟党建创新案例1个、省级党建创新项目二等奖1个、省高校基层党支部实践育人党建创新典型案例1个。


突出专业赋能,推动实践创新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实践育人目标导向,探索设置开放式实践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主题党团日活动、专题讲授、实践感悟分享等课程环节,让青年学生通过情景式、浸入式、互动式教育,深化对具体实践的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选派专家教授带领学生团队到基层一线,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科技助农等领域建言献策,将实践育人的内涵融入到强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二是以实践育人为支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提升”理念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建立“专业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培育—综合素养提升”三位一体实践育人工作法,打通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完善“调研—选题—实践—参赛”科创项目培育机制,组建融合本硕博学生的实践团队,引导学生把在乡村、社区、企业调研发现的痛点作为“重点选题”,立足专业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支农活动,并将实践成果应用于创新创业中,服务地方发展的同时促进个人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三是以志愿服务队为抓手,学院“食为天”志愿服务队成立二十年来,形成由专任教师、青年博士、教授等组成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学生跨年级、跨专业有机结合,积极向社区、组织报到,开展食品知识科普、食品安全、科技助农全国行等活动,引导师生充分发挥专业所学、成立课题小组,在田间地头、城镇乡野的社会“大课堂”中,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真正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近来年,累计开展食品安全和食品科技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活动800余场,服务群众7万余人次,“食为天”志愿服务队荣获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优秀群体、省直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称号,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省赛区金奖,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


强化资源统筹,构建多元载体

将社会实践与思想引领、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形成“校地共建+特色共创+人才共育”的实践育人模式,在服务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中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一是协同联动,推动实践基地共建。结合地域、产业和行业特色,以人才培养、服务社会、青年成长为需求导向,深化服务社会发展创新路径,集成校地、校企强大合力,探索“校地搭台、院地对接、支部共建、青年参与”四级联动实践参与体系。遴选实验室、科研所、校史馆等,打造“场馆里的研学实践”,依托专业优势,以“课程化培训+项目化运作+导师制指导+志愿性服务”的模式深化社会实践,将行走的“大思政课”开到服务行业企业发展、服务社区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一线,统筹推进价值引领、实践体验和社会服务。二是打造品牌,推动实践特色共创。聚焦“社会实践+思想引领”,打造“食代讲堂”。组建实践宣讲团,按照“专家学者讲理论、先进典型讲事迹、学生骨干讲故事”的维度开展分众化宣讲,贯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开展思政教育,打造多样化的课程思政与实践课程体系,“食以安为先”课程获省级一流实践课程。聚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推进“科创报国”。连续多年组织学生赴台前县、淅川县等开展调研实践,结合本地土壤实际推广“绿色生态肥+高产大豆”种植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围绕助农实践申报创新项目荣获“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聚焦“社会实践+学生骨干培养”,突出“党员领航”。围绕“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这一核心命题,把“行走的课堂”打造成锻炼学生干部的重要载体,成立党员、青马学员实践服务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品格,推动学生干部培养“体系化”,“青马班实践育人模式”获河南省共青团工作项目特等奖。三是汇聚合力,推动实践人才共育。通过兼职锻炼、岗位对接、聘任职务等形式,构建校地人才共育矩阵,依托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组织学生骨干在社区乡村兼任团组织副书记等,实施“百企千岗”等专项计划,组织千余名学生赴企业实习实践,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和服务地方发展的双向奔赴。强化“企业导师+政工队伍+专业教师”指导力量,精准锚定需求,为学生进企业、社区、乡村开展科技帮扶、科普宣讲等提供专业培训与指导。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脉搏,近三年,组织开展“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等实践活动,获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百强项目1项、入选国家重点团队4个、“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报道奖3个、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优秀团队2个,入选省“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3个,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苦练专业本领、厚植家国情怀、彰显青年担当,受到教育部、团中央等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多次被人民网、央广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


深化四个“融合”,推动长效实施

学院贯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实践育人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食品类学科专业优势,构建“四融合”实践育人新范式,推动实践育人规范化、特色化和实效化。一是扎根中原与地域特色融合,搭建“结对互动”实践育人大课堂。以组织化、项目化、品牌化为发力方向,依托“返家乡”社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实践三大载体,建设覆盖企业、社区、乡村、学校的实践育人阵地50余个,引导党、团支部主动与地方对接,每年组织千余名学生,聚焦社会所需、结合专业所长,就近就便访乡村、下基层、赴社区结对开展志愿服务,使学生在不同场域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二是校企联动与产业发展融合,凝聚“双向共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构建以“校内教师为主体,企业专家同参与”的指导矩阵,鼓励党员教师、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带头参与实践,主动邀请企业高管、优秀校友走进学生实践课堂和创新创业讲堂,汇聚实践育人合力,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工学相适的育人共同体。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引导更多的师生通过横向科研项目、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赋能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五育并举与三全育人融合,深化“立德树人”实践育人新生态。注重“五育并举”,以“明德、达智、强体、尚美、崇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才培养目标,将“五育”实践纳入专业培养方案,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将实践育人贯穿学生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和线上线下,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无缝衔接。用好学生综合评价“指挥棒”,完善评价体系,细化《德育学分管理办法》《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提高实践育人的贡献度。四是人才培养与创新驱动融合,构建“专业赋能”实践育人新范式。以食品行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持续优化“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拓展“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渠道,将学生实践纳入教学环节,推进教学改革,探索组建食品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班”,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中国行”“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百名党员服务百家企业”等专业特色明显、服务区域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获批省级食品专业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课程思政示范课,以及产科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等系列实践育人课程及平台。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博士科技服务团和特色产业助农等科技帮扶项目1000余人次。学生在实践服务中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科研水平、专业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就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入职省内速冻、肉制品、果蔬和酒类等行业头部企业,巩固了速冻食品全国领军、肉制品加工规模全国第一、果蔬制品加工全国第二的地位,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学院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省级以上奖励1800余人次,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0%以上。就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85%以上,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五一劳动奖章等优秀毕业生,实践育人成果获全国高校食品学科“时代新人 铸魂工程”立项、省学生工作优秀成果奖等,专业赋能实践育人品牌特色不断彰显。


责任编辑:加措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