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院系 |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核两翼四协同”大中小学思政课...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核两翼四协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4-12-27 10:26:45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地方生动实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为重点,抓准问题,靶向施策,通过构建“一核两翼四协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模式,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做出积极有益探索。

“一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抓好顶层设计

为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分而治之的学段壁垒,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铸魂育人功能,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制度牵引+典型示范+资源供给”,打开一体化育人新局面。

一是坚持制度牵引。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省领导联系高校工作制度的实施方案》,省委书记、省长带头进课堂上讲台,示范带动全省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认真落实进中小学校上思政课常态化机制。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海南省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7大行动21项具体措施,强化统筹设计。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任务书和路线图。海南师范大学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抓,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扎实推进。

二是抓好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引领带动和辐射支持作用,带动全省大中小学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学段思政课的学理建设,推进基础教育学段教、学、研均衡发展。

7309825.png

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建设美丽海南》6个学段的一体化教学视频参与展示

三是优化资源供给。立足海南“三度一色”比较优势和“五向图强”核心竞争力,构建具有多场域教学空间、多样化教学体验的特色教育资源体系。结合海南红色人文、绿色生态、蓝色海洋和航天的资源优势,以专题为基础单元,采用不同学段“同题异构”的形式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认同感、参与感更高了,努力实现从“讲知识”到“立信仰”再到“见行动”,促进“大思政课”内涵式提升。

“两翼”:以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为目标,构建工作格局

为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各自为政的难题,海南师范大学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理顺工作体制机制,构建起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一体化育人新格局。一方面,探索“省级共同体+区域联盟”的纵向联动机制。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牵头引领11家大中小学共同体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共同体的总核心和示范带动作用,协同推进一体化建设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海南省划片成立4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联盟,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牵头建设其中区域联盟其中之一,区域联盟每月召开一次常态化例会,实现“牵头单位+组长单位+参与单位+支持单位”的区域联盟全链条联动。另一方面,探索各类教研平台横向贯通式机制。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海南省教材建设创新发展研究基地、海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均挂靠在海南师范大学,以教研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项目牵引+成果产出+媒体宣传”为显现形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促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共学共研、互学互鉴。

7309823.png

承办2024年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题异构”教学比赛

“四协同”:以师资队伍协同、教学内容协同、教学研究协同、人才培养协同为重点,提升育人实效

为汇聚大中小学思政课万众一心的育人合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以“四协同”为重点,加强不同学段间思政课的系统性、整体性建设,努力做到互联互通。

一是师资队伍协同。依托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平台,集结省内优势资源,建立起一支学段涵盖小中大、学历覆盖本硕博的思政课骨干教师师资库;常态化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采取包课、包片、包校等方式,跨校、跨区域、跨学段开展常态化集体备课活动;定期开展专家辅导讲座,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到中小学参与授课教研,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到高校观摩学习,共同探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成为资源共享、互通交流专业发展共同体。

二是教学内容协同。围绕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使命担当的课程目标,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程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为重点,分17个专题形成一套50万字的一体化教学设计。2024年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教学设计》被教育部教材局评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重大实践与视察地方和学校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优秀典型。2023年5月17日和9月12日组织的两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中小一体化集体备课会,教育部领导亲临现场观摩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相关工作经验和成效多次被《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宣传报道。2024年9月6日,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海南。学校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深入研讨如何用好灾前防御、灾中抗风、灾后修复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多样的形式、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故事,打造思政引领、爱国教育、情感渗透以及心理疏导相融合的高质量一体化思政大课。举办“将抗风救灾的生动实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同题异构”教学展示活动,从小学段“点点萤火,汇成人间星河”中讲感人故事,到初中段“一时风雨急,九州驰援起”中讲思想基础,再到高中段“风雨砥砺,初心如磐”中讲政治素养,最后到“共同担当使命,淬炼文明之光”中讲使命担当,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将海南抗风救灾的生动实践巧妙融入课堂,共同绘制了一幅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育人图谱。

7309824.png

“将抗风救灾的生动实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同题异构教学展示

三是教学研究协同。用科学研究反哺思政课教学,组建专家团队、研究团队与实践团队,系统梳理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成熟经验与突出问题,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联合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领域的研究,汇聚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智慧,共同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通过打造成果显著、特色鲜明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业智库,逐步打开学科支撑、学理建设一体化育人的新局面。

四是人才培养协同。在教师培训层面,建立“高校示范+学段协同+学校推进”三级培训体系,对省内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每三年开展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对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每三年开展一次专业培训,对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开展岗前专项培训。依托国培计划、省培和地方培训项目等,全面提升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在学生培养层面,自顶岗支教和“双五百”工程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共有300余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到海南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中学顶岗实习,置换当地思政课教师到海南师范大学脱岗培训,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马骁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地方生动实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为重点,抓准问题,靶向施策,通过构建“一核两翼四协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模式,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做出积极有益探索。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