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院系 |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锚定江河使命,筑牢育人根基——打造“...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锚定江河使命,筑牢育人根基——打造“四位一体”水利特色全链条育人体系

来源: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作者:朱伟、罗茜、陈巍、谢大顺 发布时间:2025-07-04 11:23:26

党的二十大报告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高校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水利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亟需适应数字化转型及新兴职业需求,培育掌握先进技术、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秉持“胸怀江河·兴水报国”的生态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专业精、能力强、素质高的新时代水利人才,打造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高地,服务水利事业与区域发展。通过“价值引领—学业夯实—实践赋能—就业导向”四维驱动,衔接思想引领与实践创新,联动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构建从价值观塑造到知识传授、实践能力提升再到就业发展的全链条学风建设体系和育人模式。


一、价值引领:以“水精神”铸魂,激发内生动力

“水润初心”思政课。构建“理论课堂+实践基地+网络阵地”的三维驱动学习体系。用好“世界水电之都”的地理优势,充分挖掘三峡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鲜活案例,收集整理水利工匠的成长故事,形成“水利工匠成长档案”,将其融入日常专业教学和思政课程中。紧密围绕水利学科特色,将“长江大保护”作为核心党建要素,开展“大坝上党课”党建主题教育,同时组建益心“鲟”豚红色宣讲团,开展水利科普、中华鲟放流等活动。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点滴。邀请优秀校友、行业企业专家走进课堂,通过主题班(团)会等形式,分享他们在水利一线的工作经历和心得体会,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水利事业的伟大意义和水利人的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水滴榜样”计划。广泛选树各类水利优秀学生典型,包括“基层就业先锋”“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科技创新标兵”“学业逆袭典型”等,利用新媒体矩阵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和优秀品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让身边的榜样成为学生学习的标杆和动力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驱动力。


二、学业夯实:以“水知识”固基,筑牢专业根基

“水利阶梯”帮扶机制。针对水利类专业核心且挂科严重的课程,如“水力学”“水工建筑物”等,构建“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学霸”三级帮扶机制。专业教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课程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研究生作为学业辅导的中坚力量,协助专业教师开展辅导工作,并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知识在实际科研中的应用;本科生学霸则以朋辈的身份,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技巧,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业帮扶网络,助力学生攻克学业难关。

“水智赋能”发展工程。积极开展水利+AI、数字孪生智慧水利等方面的沙龙和培训,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组织学生参加人工智能培训课程,提升学生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快速适应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求。

“水坝体系”课程优化。构建以基础课为“坝基”、专业课为“坝体”、实践课为“防渗”的“坝体式”课程体系。在基础课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专业课阶段,系统讲授水利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能;实践课阶段,通过课程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未来水利行业的工作要求。


三、实践赋能:以“水课题”促学,锤炼实战能力

办好科创品牌活动。以“大禹杯”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面向全院专任教师征集水利类科研课题和创新项目,组织学生自由组队报名。学院为参与团队提供经费支持、场地设备以及指导教师等资源保障,助力学生开展科研实践。定期举办“大禹杯”科创成果展示,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和指导,对优秀项目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同时,积极培育“大禹杯”科创竞赛项目成果,推荐优秀项目参加“挑战杯”“大创”等国家级、省级赛事,提高学院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加强与水利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企业实际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学业导师,参与课堂教学、实习指导等教学环节;广泛开展“带学生进企业”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攻关,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实现校企双赢。



构建“1+N”导师制度。实行本科生“1+N”导师制,即1名导师指导N名学生,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科研任务,全程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包括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环节,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或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就业导向:以“水行业”明志,铺就发展通途

就业导航图。深入调研水利行业的人才需求、岗位分布和发展趋势,梳理毕业生就业去向,编制“水利毕业生就业地图”。通过就业地图,为学生提供直观、全面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水利行业的就业市场动态和职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就业计划和求职策略。

能力提升班。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开设考研能力提升班、考公考编能力提升班、智慧水利技能专项培训、创业与创新技能培训等能力提升班,同时制作简历相册,开展简历问诊、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战等活动,精准施策,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联合营。拓宽企业,增加学生多种实习场景,以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为基础,学生自主选专业实习单位,企业择优录用实习生的互动机制。开展大学生暑期就业引航实践行动,带学生访企,送学生去企业实习。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系统性强化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度体验职场文化、提前适应快节奏的职场环境、明晰未来职业发展路径、最终有效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从而自然衔接校园学习与社会就业。


图片4.png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精心打造“四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紧密围绕“兴水报国”的理想信念,以新时代水利精神为航标,将水利特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价值引领到学业夯实,从实践赋能到就业导向,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学院将继续深化育人内涵,优化体系结构,培育“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水利新青年,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激荡青春浪花!


责任编辑:马静怡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及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胸怀江河·兴水报国”的育人理念,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定力不足、专业认同弱化、职业认知模糊”等问题,构建“四位一体”全链条育人体系。该体系以价值引领、学业夯实、实践赋能、就业导向为核心模块,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将水利特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了“党建+专业”“学校+企业+家庭+地方”“教学+学工+校友”等多维度的育人共同体,使得广大学子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输送了一大批“能力强、专业精、素质高”的新时代水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