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举办“形势与政策”教学研讨暨集体备课会
4月21日,学校组织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讨会暨集体备课会,以打造具有“新农科”特色的高品质“思政金课”为目标,聚焦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校党委副书记杨志出席会议。
杨志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经过近10年的建设,建成了一门在全国高校有影响力的思政课程,取得了系列成果,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杨志强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要以高质量思政课提升思政引领力,一是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创新做好课程建设,努力将“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为“思政金课”,结合时代特征、技术发展和学生需求,创新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推动课程建设更上一台阶;二是要发挥好铸魂育人的优势,深化“大思政课”融合创新,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第二课堂”重要作用,注重因事而化、因时而新、因势而新,持续打造特色品牌;三是要发挥辅导员双重身份的优势,对标要求找准切口,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任课教师要把思政工作经验转化为讲授思政课的能力,要把对思政课的研究用到工作中对学生的价值导向与思想引领的实践上,要以讲授思政课为契机,加强对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实现工作实务与研究成果的转化,向专家型教师成长发展。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张银代表课程建设组介绍了课程建设历程,回顾了2024年重点工作及建设成果,部署2025年课程建设重点工作。张银表示,去年课程围绕精心设计“强农先锋”专题、突出“五个聚焦”开展备课工作、“思政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2025年将围绕师资队伍阶梯式培养路径、打造“形势与政策”课优质教案课件、推动教学模式优化升级三个方面继续加强课程建设,守正笃实,推进课程内涵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代表课程建设组介绍了2024年课堂教学情况以及2025年的教学安排,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内兼职教师(以下简称“兼职教师”)的聘任条件、岗位职责及聘任程序、管理与支持等。张晖介绍,2023年开始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师聘任工作,目前兼职教师队伍共有38人。张晖为2025年新获聘兼职教师的13名老师颁发证书。
新聘兼职教师代表、第十四届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专职辅导员王赫作“形势与政策”课示范教学。王赫充分发挥学校“大思政”格局下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能够贯通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生活、课上与课下的学生工作实践优势,围绕“形势与政策”课“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现场展示如何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巧妙引入特色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层层递进的逻辑推理、重点突出的多情境对比为在场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路。
备课环节,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课程建设组成员赵竹村讲解学校“强农先锋”特色专题中有关“‘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和强农先锋人才方阵”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东娜、史志乐、刘思阳、张亚东等四位老师讲解“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与影响”“中美关系新动向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教育部下发的本学期教学要点。备课内容以“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党中央最新重大决策部署、全面了解国内外最新形势的同时,将农科特色融入党的创新理论“三进”教学体系,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使命任务。
教学团队全体授课教师参与此次教学研讨会暨集体备课会,并以教学小组的形式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等进行了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