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红船精神 | 典型人物 | 陈独秀

陈独秀

发布时间:2021-03-02 16:18:26

图2:革命先行者陈独秀_UUID21554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大学者。陈独秀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一个冬夜,陈独秀带着想好的计划来到了上海。陈独秀想明白了,他要救中国,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思想革命,唯有启蒙民智,激发群情,唤醒民族,革命才能成功。而要革国人思想的命,就必须要办杂志。

 经过紧张筹备,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这本杂志的发刊词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生最可宝贵的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青年如初春、如朝日,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所以说,陈独秀是把救国和改变中国的希望,放在了中国的新一代、放在青年身上。但是前提是,青年一代必须要改造思想,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改变中国。《新青年》并非只有青年人看,中年、老年,文人、商人,大家都喜欢看,因为它说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有一种积极向上的、鼓舞战斗精神的情怀在其中。

 陈独秀的新思想引起了远在北京的蔡元培的注意。1916年11月,在离北京天安门不远处的西河沿,有一家中等的中西旅馆。一天清早,一位年近半百、有着绅士风度的人物,前来探望这里六十四号房间的客人。

 这六十四号房间的客人,正是陈独秀。为了给《新青年》杂志筹集资金,陈独秀专程来到北京。而耐心等待他的人,则是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两人相见,蔡元培说出了他的目的。原来,蔡元培看中了陈独秀深厚的学问功底,希望延揽他作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同时,蔡元培建议陈独秀:“你可以把《新青年》杂志搬到北京来,搬到北大来,会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其中,一定比在上海办的更有影响力。”陈独秀听从了建议。杂志社搬到北京之后,采取同仁轮流编辑的新体制,而且还邀请李大钊、胡适、刘半农、钱玄同、鲁迅等名家加入到编辑部,共同发表了大量作品,将新文化思想推向了中华大地。

 在当时,很多进步青年渴望在这本杂志中寻找到救国治学的新思想,而且很多人把购买和阅读《新青年》作为一种进步的表现。此时,在湖南的毛泽东就是众多受到启发的青年之一。陈独秀以独到的政治理论见解、扎实的文学理论功底、犀利的文笔,成为了毛泽东的“偶像”。一个夏日傍晚,毛泽东在同张昆弟、蔡和森闲谈中感慨道:“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大学者。陈独秀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一个冬夜,陈独秀带着想好的计划来到了上海。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