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抗震救灾精神 | 工作案例 | 多措并举构建场馆教育模式 奋力推进学校思政工作落地落实

多措并举构建场馆教育模式 奋力推进学校思政工作落地落实

——学校举行场馆教育理论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10-13 16:24:23



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推动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实,统筹谋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校馆共建工作,建立健全校馆合作长效机制,12月11日上午,场馆教育理论研讨会在学校高新校区举行,四川省11家场馆负责人齐聚我校,共商场馆教育发展。四川省委宣传部宣教处处长王军,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冯正碧,绵阳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何季德,学校党委书记王海滨,副校长阮期平出席会议。绵阳市社科联、“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相关人员和学校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琪主持。        


王海滨致欢迎词

王海滨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他表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充分挖掘场馆教育资源,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地落实,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他强调,学校与各场馆加强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场馆的理论教育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让红色资源为教育助力、为发展支撑,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培养有基因、有情怀、有境界、有涵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与会代表作交流发言

绵阳师范学院、“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苍溪县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管理委员会、“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管理委员会等相关负责同志在研讨会上进行了主题交流发言。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代表学校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从场馆教育的功能、开展场馆教育的主要途径、及以后的努力方向等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学校在搭“一主两类”平台,建教研互哺机制,打造“三场”上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效果。        


何季德讲话

何季德在讲话中对校馆共建提出了要注重平台建设,聚合各方面资源开展系列活动、深入进行学术研讨和研究三个方面的要求。         


王军作总结讲话

王军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学校场馆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表示,绵阳师范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文化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立足区域文化,深入挖掘李白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资源,采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文化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今年是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此次场馆教育研讨会的召开,正当其时,是务实之举。他指出当前场馆建设和校馆合作存在精神挖掘不足和当下社会需求结合不足的问题。通过会议研讨,建立校馆合作长效机制,既克服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封闭性、有限性、间接性等局限,也体现着现代场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的转型和丰富,丰富广博的场馆教育内容。师生由“单向度的”参观者变成合作者、构建者,进一步服务场馆建设,达到合作共赢,打造以馆促校、以校带馆的良性合作生态。他希望,一是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红色基因、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二是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精神内涵,做好思想引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三是精准把握职能定位,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完善机制,搭建好场馆教育平台,形成优势资源互补,为馆校长期合作探索有益途径。        

研讨会上还举行了《抗震救灾精神理论与实践研究》专著的发布仪式,绵阳师范学院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签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发布了《馆校共建宣言》。       


《抗震救灾精神理论与实践研究》专著发布仪式


学校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签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


冯正碧宣读校馆共建宣言

本次理论研讨会由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绵阳师范学院、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纪念场馆教育与抗震救灾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与会代表表示,本次研讨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会后我们将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加强合作交流和创新发展,探索用喜闻乐见的手段,加强学术研究提升的方式,使场馆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人民精神的重要教育场所,推进场馆文化在高校的再传播。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