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苏区精神 | 革命精神解读 | 苏区精神: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

苏区精神: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

作者:孙昊 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1-06-09 20:46:25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开展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建设,在长达十年的斗争实践中,培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提供了不竭动力。2011年11月,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将苏区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坚定信念

坚定信念是苏区精神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党和广大苏区人民对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心。针对红四军内部产生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客观地分析了革命局势的发展,生动地把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比作“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得出星星之火必然成为燎原之势的论断,表达了党和苏区军民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开展武装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的决心。

坚定信念还表现在苏区军民顽强拼搏的革命意志与勇于牺牲的崇高气节上。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慷慨赴死,用生命诠释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对党的忠诚。被俘入狱、誓不投降的肖华燧、“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的江善忠,抱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革命决心从容就义的刘伯坚等,他们身上所体现正是苏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呈现,更是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思想主线。苏区时期,为破除这种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开始探索并提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概念和基本思想。同时,毛泽东为理清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先后在赣南、闽西等地开展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10多个调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农村土地占有情况、各社会阶层状况和政治态度以及工商业发展等问题有了切实了解,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为党后来形成“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17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苏区精神的传承和进一步发扬。

一心为民

一心为民理念是苏区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历史上首个人民民主政权,其先后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120余部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与行政命令,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国体和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法律制度保障工农民主专政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充分体现了“苏维埃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

毛泽东等党的干部真心实意地为苏区群众谋利益,他在教育党员干部关心群众生活时就提出,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经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强调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同时教育广大党员要关心群众。正是由于党对苏区人民真心实意的关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共产党受到苏区群众的真心拥戴,才铸就了苏维埃“真正的铜墙铁壁”。

清正廉洁

廉洁奉公是苏区时期党的广大干部形成的优良品质。苏区开展了反贪污浪费运动,建立了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党和苏维埃政府反对一切贪污腐败行为,“如果发现了贪污腐化消极怠工以及官僚主义的分子……立即惩办、决不姑息”;规定贪污500元以上者,就处以死刑。1932年5月9日,苏维埃中央政府临时最高法院依照训令,对瑞金县苏区的腐败村长谢步升处以枪决,打响中央苏区反腐惩贪的第一枪。

苏维埃干部同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现象积极开展斗争。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设置了检举箱与控告箱,欢迎广大苏区群众检举监督,《红色中华》等党的机关报刊专门开辟“红版”“黑版”和“反贪污浪费案件”专栏。苏维埃政府对党的干部严格制定标准制度,规定乡、区、县、省各级政府领用生活费人数,实行最低生活标准。此外,苏区土地上还涌现出一大批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其中有“以身作则的好干部”、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何叔衡,有“腰缠万贯的讨米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有“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兴国模范县委书记谢名仁、长冈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昌宝等。

艰苦奋斗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红歌是苏区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苏区时期,党员干部克服重重困难,砥砺前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卓越的政治品质与优良的工作作风。由于长期受到军事斗争与国民党经济封锁影响,苏区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温饱问题时常得不到解决。针对这种情况,苏区干部带头开展“借谷运动”和“节省运动”,号召苏区全体干部“每天节省一个铜板;不进馆子,不吃零食;节省办公费用;普遍建立节省箱,每个伙食单位建立一个菜园;开展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

苏区上至中央政府主席,下至伙夫马夫,没有报酬,节省伙食,全体干部与红军将领无论职位高低,都始终与人民一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苏区的干部每次下乡都靠着“三样宝贝”,肩背干粮、脚穿草鞋、手打灯笼。毛泽东“节约一根灯芯”,朱德与红军战士同编草鞋,周恩来在前线“睡门板,枕砖头”等鲜活的事例在苏区群众中广为流传。

争创一流

苏区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投身苏维埃建设事业,处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培育了争创一流的优良作风。《苏区干部好作风》歌谣与江西东北及兴国县长冈乡、福建上杭县才溪乡创造的“第一等工作”和“苏区干部十带头”的模范事迹,载入了苏区的光辉历史当中,凝聚了“争创一流”的苏区精神品质。

依托“争创一流”的苏区精神,涌现出苏维埃模范省——闽浙赣省,模范县——兴国县,模范乡——长冈乡和才溪乡等先进典型。闽浙赣省在方志敏的带领下,独创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工作方法,被毛泽东夸赞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特别是设立“对外贸易处”开展对外贸易,向中央上交了数千两黄金白银,在经营上开创了苏区的先河。“争创一流”的精神还体现在苏区干部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苏维埃模范县兴国县的干部在工作中,创造了党员干部“十带头”,从政治学习、军事训练、执行勤务、参军参战、遵纪守法、购买公债、节约粮食、优待红属、发展生产和移风易俗十方面开展评比。

无私奉献

苏区时期,党和广大苏区军民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在反“围剿”艰难时期,广大苏区群众为了支援革命事业,把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块银元、最后一枚铁钉都奉献出来支援红军,真正做到了“红军需要什么、苏区人民就奉献什么”。

面对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了支持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苏维埃政府发行了革命战争公债与经济建设公债,苏区人民先后认购公债368余万元。在反“围剿”斗争期间,红军战线到哪里,群众支援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为保障前线部队作战,党发动群众在后方进行募资,苏区人民倾其所有支援。赣南先后有33万余人参加红军、60万人支援前线战斗,有30多万人为保卫革命根据地献出了生命;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中,赣南子弟达到5万多人,长征路上平均每一公里就有3名赣南子弟倒下。为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瑞金杨荣显一家“八子参军、满门忠烈”;瑞金华屋村17名子弟栽松明志“共赴沙场,一去不归”;兴国籍烈士李美群“马前托孤”。这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在苏区这片红色土地上数不胜数。

节选自《党史文汇》2021年第2期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