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脱贫攻坚精神 | 专家解读 | 张国有:小康之后乡村战略的现代化指向

张国有:小康之后乡村战略的现代化指向

发布时间:2021-11-12 13:41:01

2021年5月中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国有随《人民论坛》调研组到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考察调研乡村治理与乡村发展情况。走村串乡,与村民聊天,与村书记村长交谈,与乡镇干部商讨,向区县领导请教问题,回京后形成了13000余字的文稿。其中一部分内容,以“现代化:小康之后乡村发展的战略方向”为题,在7月的《国家治理》周刊上发表。此稿为原稿的系统思考。

摘要:贫困县脱贫摘帽后的发展,尽管面临振兴任务,但总的趋势是现代化指向。如何推进乡村现代化,行政村、乡镇、县市三个层次各有侧重。战略上,乡村现代化必须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推进,以自然村为基点,以行政村为抓手,从小康转向现代化发展轨道;建设乡镇微城,构造县市的乡村现代化场景;将国家现代化的重心下沉到县市,在基层形成一体化的力量,有序地推进乡村现代化上台阶,助力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愿景。

下沉到县市,在村落中,思考小康之后乡村现代化的战略问题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作为曾经的贫困县,经过努力,达到国家标准,脱贫摘帽,进入小康状态。脱贫后,脱贫的县市与非贫县市虽都在小康之列,但富裕程度仍有不小的台阶差。小康后的乡村发展虽面临振兴的任务,但总体趋势应指向现代化建设,这样的指向,在战略上清晰可鉴。

乡村现代化一般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多,就实际情况看,应先扶正风气,扶正村风民风官风,使乡村现代化成为推进清风良俗的进程。风气之引领首在官风,要先设法整治腐败,整理有隐患的基层组织。在乡村构造清廉有效的基层组织,关键在于村级班子建设和规则制度到位。

村落焕发生机之后,将自然村现代化和行政村现代化作为乡村基础性的现代化努力推进。行政村的现代化推进可在五个领域进行阶段性选择。而乡镇现代化要关注的是各行政村现代化协调推进的问题。在乡镇层次形成“乡镇政府+行政村+微城市”的现代化推进架构。

在县市层次,其现代化进程有三个标志,重在进行各乡镇间公共性现代化进程的协调。与发达的县市一样,脱贫的县市也要建设好自己的中心城市。县市现代化的富裕来源,重点应放在田园的高科技产出上,而不宜更多引进制造业等非农项目。

县市对辖区的现代化水平评测,要考量的是现实的台阶标准和激励上台阶的能力,还应评测其对缩小城乡差距及对促进村民共同富裕的影响。乡村现代化很难有一致的标准,谁家先进,哪里现代,都可成为仿效的样板。

乡村现代化进程由村民的主动进取和村民有组织地促进,构成系统的一体化的力量。县市是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化的重心要下沉到县市。以县市为基础推进中国乡村现代化,委任最能干的力量,充分发挥县市的功能,稳健地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贫困县达到国家标准,脱贫摘帽,为乡村现代化筑起了初级台阶

现在的周口市淮阳区,前属贫困县。位于豫东南,面积1334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9多万人。2019年8月16日,河南省政府发布文件,撤县设区,淮阳县成为周口市的淮阳区。

2018年底,淮阳县上呈报告,申请脱贫摘帽。那时,淮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410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已经稳定超过当年3400元的脱贫标准(2018),同时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要求。

经过评审,2019年5月河南省政府批准淮阳县脱贫摘帽。2020年底,淮阳32768户13178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整体进入小康行列。

淮阳小康的基本状态是:除了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脱贫标准之外,还有贫困户吃饭不愁、穿衣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贫困村有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行政村通硬化路;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所有的贫困村都建立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个村都有标准化的村卫生室。除此之外,淮阳在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多项指标均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和过去的贫困状态相比,淮阳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减贫脱贫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淮阳达到标准的小康状态,为继续完成振兴任务、转向现代化发展轨道,筑起了初级台阶。

脱贫县市与非贫县市虽都在小康之列,但富裕程度仍有台阶之差

贫困县脱贫标准各年不同。农民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变动等,2017年为3208元,2018年为3400元,2019年为3700元,2020年为4000元。2020年底,中国大陆832个贫困县,按照最新的出列标准,都先后告别绝对贫困,进入标准的小康状态。

脱贫县市进入小康的起点水平还不高。拿2020年的脱贫标准人均纯收入4000元人民币为例。按365天计,平均每天10.95元人民币,按2020年的汇率折合1.589美元。这是个低水平的标准。但832个贫困县、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12.8万个贫困村,都能超过这个标准,已是举世瞩目的成就了。

2019年底,中国大陆县级行政区(包括县、县级市、市辖区、旗等)约有2846个,在2846个县级行政区中有963个是规模城市中的市辖区,例如河南郑州市的中原区、二七区等。这些市辖区是县级行政区中相对发达的部分,乡村现代化发展暂不考虑这一部分。另外,还有1440个县和387个县级市,属于“乡村县市”。这1827个乡村县市才是中国乡村现代化发展的主体。

832个脱贫县约占1827个乡村县市45.5%。这说明近一半的脱贫县市与另一半的非贫县市都在小康之列,但不在同一台阶,相互之间仍有台阶差,有的还比较大。

根据淮阳县在2018年底发布的脱贫摘帽报告,淮阳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10元,这一数据在河南的一个非贫县市为23069元(巩义2018),差距1.21倍。2020年,淮阳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38.8元,同时巩义市的数据为26605元,差距在1.19倍。收入都增长了,但差距在缩小。这是个好趋势。

832个脱贫县脱贫后,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非贫县市的平均差距,大致就在1-2倍。脱贫县富裕台阶在上升,但由于底子薄,长远看,脱贫县仍是未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中继续关注的重点。

小康后的战略发展应指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比,指向清晰可鉴

乡村振兴,将小康之后的乡村发展指向“振兴”,将乡村发展的未来趋势确立为“振兴”,诚然可以,但在战略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实际上,我国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乡村振兴。解放后农民分到土地,相对解放前,乡村振兴了;实行合作制,相对个体私有,乡村振兴了;改革开放后实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制,相对改革开放前的“大锅饭”,乡村振兴了;832个贫困县脱贫,相对于脱贫前,乡村振兴了。

尽管振兴的内容和幅度不同,但在解放后70多年中,已经经历了多阶段的乡村振兴。从2021年开始,再怎么振兴、振兴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并无轨道上的依循。具体的振兴发展工作随时可做,但将振兴作为趋势,战略上难以把握。

按照国家现代化蓝图,从2021年开始,用3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愿景,使得中国大陆所有的乡村县市,按照中央的指向,都要转向现代化发展轨道。按这个指向,“现代化”是中国乡村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可鉴可依循的基本准则。

乡村现代化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前提是必须行进在良俗清风之中

乡村穷困使得村民将富裕作为关注的焦点。富裕之后怎么样呢?我们经常看到的不好的社会现象是“奢侈”、“靡费”。穷困中的节俭是被逼的,富裕后的节俭是一种自觉的素质和美风良俗。

富裕之后为什么不节俭了呢?过去历朝历代的皇家与民间,富裕之后的奢侈,几乎成了常态。这和小农社会相关,和官风相关,和民俗民风相关。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更多地关注乡村现代化中乡民的素质、民风村风官风的扶正问题,更多地关注乡村现代化能否行进在良俗清风之中的问题。

拿淮阳县来说,2017年,淮阳县正在进行脱贫攻坚。县委县政府发现某些村进展缓慢,村民意见大。巡察调研中发现这些村存在干部腐败、村风不正、组织涣散等基层治理上的问题。

例如,有的村村委班子软弱涣散,或者宗族势力、甚至黑恶势力把持村级管理;有的村在低保、五保、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等脱贫政策落实中弄虚作假;有的村在粮补、优抚、医保、养老等惠民政策落实中,克扣侵占专项资金;有的村挥霍、挪用、侵占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和资源;有的村在拆迁改造、土地征用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有的村党务政务不公开,制度不落实,村务监督形同虚设,村规民约制度不到位等。

上述问题和隐患,虽非普遍现象,但对村风民风官风、贫困村脱贫、乡村发展影响极大。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合理诉求得不到回应;干群邻里矛盾长期得不到化解,脱贫攻坚拧不成一股劲,村民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这样的状态,和村班子、村干部密切相关。所以需要先整官风,次扶民风,再树村风。风气好了,做什么都比较顺利,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今后的乡村现代化都必须在良俗清风中进行。

设法整治腐败,整理有隐患的基层组织,促进脱贫攻坚顺利收官

村风不好,村里做什么事都是“死不了,活不旺”。对某些村的问题,直属的乡镇党委政府曾出面着力解决,但因问题错综复杂,有的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乡镇的权限。

县里的组织、信访、扶贫、民政等主管部门,也曾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但由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还是难以解决系统性的问题。例如,发现有干部违纪,虽然把违纪干部处理了,但是基层组织建设、村级权力行使、干群矛盾纠纷、不良社会风气等问题仍然存在。

针对“乡级治不了,部门治不好”的情况,淮阳县委果断决定,由县委出面统领,带领乡镇干部,对隐患比较多风气不正的村进行巡察和综合整治。主要的办法是从扶贫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入,结合扫黑除恶、村级组织建设、信访问题化解、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工作,进行清隐患、强班子、建机制、正风气的综合整治,施策于基层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等。

结果是成效明显。不但惩治了基层腐败,清收了集体资产,强化了村级班子,还促进了制度落实,扶正了官风村风民风。官风好了,民风也正了,整个向上的风气使脱贫攻坚顺利收官。良俗清风也为今后的现代化发展构造了初始的环境条件。

清廉有效的基层组织,关键在于村级班子建设和规则制度到位

构建清廉有效的基层组织,两个措施要到位:一是组建起能干事、村民认可的村级领导班子;二是有一套能干成事干好事的规则制度。

对于组建一个能干事、村民认可的村级领导班子,淮阳的做法是坚决调整软、散、瘫、恶、乱的村级班子,坚决杜绝恶人治村或宗族势力把持基层政权的现象。通过举行群众会、党员会、设立求贤箱、张贴求贤榜、发放求贤信、上门走访等形式,征询群众意见,推选贤人、能人、威信高的人进入村“两委”及村监委。这样,使新组建的村级班子作风正、人品正、清白干净、群众认可、村民信任。建立群众信任的村级领导班子,是扭转乡村风气、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基本保证。

为了构建一套能干成事干好事的合理规则制度,淮阳着重在村级班子建设和民众管理上推行个四个方面的规则:一是推行“微权四化”,建立权力清单化、履职程序化、监督科技化、问责常态化的领导班子廉政体系。二是在“四议两公开,两审一监督”的制度框架下履职用权,对要决议的事项,由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最后确定下来;“两公开”是对决议事项的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两审”是对决议事项的决议及实施结果,要经包村干部审核、职能站所审定;“一监督”是对决议事项的决议过程及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全程监督。三是制定“逢六”村务日制度。就是将每月农历的初六、十六、二十六作为“村务日”。在村务日,村领导班子围绕村务谈事、议事、集中办事,避免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四是在自然村组织村民、村民组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性的组织,及时通达民情民意,调节民间纠纷,化解矛盾。

地方情况千差万别,按照中央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规则制度,加上得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就能增强治理村落的能力,就地解决问题,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这样,村落风气健康起来,人心凝聚起来,乡村就具有更强的生机活力。

将乡村现代化落实到自然村现代化和行政村现代化上

乡村构成的基本点是自然村。相近的几个自然村组合成一个便于管理的组合村。组合村具有行政管理职能,所以组合村又叫“行政村”。

乡村现代化是在自然村现代化和行政村现代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单个自然村人少规模小,行政村的组合规模大,影响面广。有的行政村有上千户、几千人、几千亩土地,可以在较大的区域中有规模地促进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治理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

例如,淮阳大连乡的赵寨行政村要管理1132户、5033个村民的事务,要在4923亩耕地上支持和协调村民从事农作物种植。在这个规模上从事现代化运营,要比几百亩的自然村更加有利,这比较符合现代化规模的逻辑。

推进乡村现代化,公共环境的建设责任在乡镇和县市,但基础层级在自然村和行政村。将乡村现代化落实到村社现代化上,动员村民自下而上地建设,比较实惠,比较扎实。

行政村从小康转向现代化轨道,可在五个领域进行阶段性选择

行政村从小康转向现代化轨道,究竟要做些什么事情?每个行政村的情况和起点不同,不便界定某个行政村在某个时段一定要做什么事情。但经过考察,归纳起来,行政村至少要在五个领域里,进行现代化事务的选择。

第一个领域是“村民生产的现代化发展”。例如,土地林地水塘等生产对象的合理开发利用;机械力、电力、喷灌滴灌、温室、无人机、无土栽培、数字化生产与管理等生产技术手段的更新使用;农户承包、家庭农场、入股合作社、城乡合作,公有制集体经济等生产关系的变化等。在这个领域,有的村落已经使用机械化及喷灌操作,有的已经熟练运用温室作业,有的在城乡合作社里经营,有的在发展集体经济,有的在进行数字化管理的探索等。不同的追求,呈现出对不同梯阶生产现代化的场景选择。

第二个领域是“村民生活的现代化发展”。例如,住房从砖瓦房、钢筋混凝土构造、健康人居到节能环保的居住条件的第次改善;村民对乡村的居屋布局、集会、文化、民俗结构的关注;还有自行车、公交、铁路、小轿车等出行工具的选择;电视、手机、网上社交、网上交易系统的使用;品质化多样化生活用品、休闲服务的便利程度等。在这个领域,现代化程度的特征性差别,在于居屋的新型构造及布局、小轿车的拥有、计算机网络使用等。不同的追求也呈现出对不同梯阶生活现代化场景的选择。

第三个领域是“村落生态的现代化发展”。这个领域的事情,例如,水土渠堰的修整、林地植被的涵养;家庭厕所与公共厕所的改造建设;垃圾、污水、废旧农膜、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在这个领域,现代化程度的特征性差别,在于农户厕所及公共厕所的改造升级、废弃物分类与处理、清洁能源的使用等,不同的追求也呈现出对不同梯阶村落生态现代化场景的选择。

第四个领域是“村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村落文化的现代化不大好明确界定。仅就调研中涉及的部分而言,例如,承继健康的风俗习惯;发展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建设村庄的图书室、展览室、视听网络、体育运动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倡导尊老爱幼的传统等。在这个领域,现代化程度的特征性差别,除了硬件文化设施建设之外,主要在于软性的理念、规则、行为的涵养与养成,对勤劳致富、关心集体、诚信和睦、互帮互助等良好传统的坚守等。不同的追求也呈现出对不同梯阶村落文化现代化场景的选择。

第五个领域是“村落治理的现代化进步”。乡村治理的重心是村落治理,而村落治理是在村民不断进步的理念规则基础上推进的。所以,村民素质的涵养是村落治理的关键。例如,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阶段的村民行为规范,村民按规范自律行事;制定不同阶段的公共规则,村民按规则自律行事;制定不同阶段的合作共治的制度,村民按制度贯彻遵行。在村民培训的基础上,还有行政村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和整个良好风气的养成。这样做就可以逐渐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在这个领域,现代化程度的特征性差别,在于能否依据村民的素质层次有针对性地制定现代化规则,以规则为基础进行村民训练和管理。

实际情形要比上述五个领域丰富得多。我们常常看到,行政村想做的现代化的事情很多,但在某个时段能做的、能做成的事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从小康转向现代化发展轨道后,自然村、行政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某个时段做能做又能做成做好的事情,一步步地去做。

乡镇现代化重点关注的是各行政村现代化的协调推进

行政村现代化之上是乡镇的现代化建设。乡镇现代化是由若干个自然村及行政村联结起来的乡镇区域现代化。乡镇现代化关注的是乡镇政府辖管下的各行政村现代化的协调推进。例如,淮阳的两个乡镇,一个王店乡,要在5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领导6.9万人,使用6.9万亩耕地,对31个行政村的现代化进行协调推进。一个安岭镇,要在10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领导7.8万人,使用8.8万亩耕地,对34个行政村的现代化进行协调推进。

就实际情况看,乡镇政府在现代化推进上主要做的是行政村要做但又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乡镇政府要解决的是行政村想解决但又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些事情和问题是什么?边界很宽。可触及的方面,包括各行政村之间总体协调与乡镇产业发展。

例如,为各行政村的农户承包、合作组织、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法律帮助;吸引和支持返乡入乡人员在各村创业并提供咨询及引导服务;为行政村干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管理培训;帮助建设好村民委员会民主决策机制和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引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管理集体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提升乡镇政府和行政村的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完善村级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促进公共服务与自我服务的衔接等。

在产业现代化发展方面,明确乡镇政府的责任与作为,例如,根据各行政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态优势、产业基础等情况,区分不同条件,分类指导和支持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手工业、绿色建材、乡村旅游、康养产业、乡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在某些行政村建设或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特色园区,进行专业化经营;在乡镇区域内,在“一村一业”的设想中,联合相关行政村,将农产品生产地、集散地、销售地等统筹起来,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在某些产业领域建设有竞争力的特色乡镇。

乡镇形成“乡镇政府+行政村+微城市”的现代化推进架构

乡镇现代化除了关注各行政村的现代化之外,还要关注乡镇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乡镇中心曾是集市贸易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乡镇中心的商业、加工业、服务业等各种交易交往更加频繁,中小学也往往在这个地方集中,公共设施比一般的村落要好。乡镇中心其实就是“微城市”。广东东莞的镇中心就是典型的微城市。这种“乡镇微城”是距离村民最近的服务中心、经济中心和治理中心,是村民、自然村、行政村最近的一个微型现代化场景。“微城市”将来要遍撒乡村大地,形成“乡镇政府+行政村+微城市”的现代化推进架构。

乡和镇还不大一样。相比之下,乡的农业比例大一些,人口少一些;镇的工业比例大一些,人口多一些;有的地方撤乡并镇,集中发展小城镇、中心城镇,进而加速城市化。淮阳现在下辖7个镇、11个乡。现代化将使乡数减少,镇数增多。乡减镇增也是乡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表现。

截至2020年,中国大陆约有38734个乡镇行政区。其中有20975个镇(约占总量的54%),9242个乡(占23%),8515个街道(占21%),2个区公所。2000年-2020年间,由于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某些地方的乡镇街道进行了并撤。乡(包括民族乡)的数量从2000年的24555个减少到2020年的9242个,乡数减少了62%。街道的数量从2000年的5902个增加到2020年的8518个,街道数增加了44%。镇的数量从2000年的20312个增加到2020年的20975个,增加了3%。乡的数量在下降,街道的数量和镇的数量在上升,说明乡村现代化、城市化在加速发展。

在2020年的数据中,77%是乡村中的乡镇。乡镇政府是国家政权最为基层的机构,也是通过政权进行现代化协调的最为基层的机构。基层政权的办事和亲民的特性,使其负有基层区域高品质发展、基层民众高品质生活、村民村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责任。这些责任都要通过乡镇现代化进程逐步来实现。

县市现代化进程有三个标志,重在进行各乡镇间公共性现代化协调

乡镇之上是县市现代化建设。县与县级市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基础。“县”自秦汉始大多是郡以下的行政区,是通过郡而系于中央的基层政权。国家行政效能的基本体现就是中央意图能否直达县市,能否便捷地为人民服务,能否便捷地影响乡镇、村落的稳定和发展。

县市现代化进程的标志至少有三个:一是辖区内各乡镇现代化协调推进的程度;二是县城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三是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缩小城乡差别、吸引大城市人回流乡村的影响。

县市对于乡镇现代化进程,主要履行领导、协调、促进、评价的职责。对各乡镇不求齐步,但求各有进步。各乡镇根据自己的情况推进本辖区内的现代化建设,而乡镇之间的公共性的现代化发展主要由县市来协调。

协调的方面,例如,统筹规划、建设、管护城乡道路及公共领域的垃圾污水处理;辖区内供水供电供气、物流、客运、信息通信、广播电视、消防、防灾减灾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市区域内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吸引和鼓励区外资本到乡镇、到村落发展,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繁荣乡村经济;发展都市农业、智慧农业;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股权流转、抵押和跨社参股等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新形式。在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在数字化的田园环境中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在小康的条件下加速推进田园城市居民的富裕富足等。当然,县市需要协调的不仅仅是这些。

脱贫后的县市尽管还不发达,也要建设好自己的中心城市

县城和县级市的城市建设是县市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村民看得到的最近的完整的现代化城市场景。发达的县市要建设好自己的的中心城市,还不发达的县市也要建设好自己的中心城市。有人认为还不发达县市这样做是不是奢费。这种看法有其依据,但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看问题。还不发达的县市建设好自己的县城,是给暂时不富裕不便于出远门的乡民竖立起最近的未来生活的现代化场景,激发他(她)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这里不是要扩大城乡差别,而是让欠发达的乡镇、还不富裕的村民,能够看到现实的城市水平生活。通过差别激励,提升欠发达部分的水平,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

建设好县域的中心城市,一是可以吸引村民到中心城市里来生活和工作;二是可以使村民参照县城居民的标准在田园乡居中规划自己的和城市同等水平的生活;三是行政村、乡镇也可以在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规则方面参照县城、省城的水平进行建设。这样,可以逐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乡村现代化进程还有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自然村、行政村、乡镇等区域内的现代化,在多大程度上等同于县城省城的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并使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可及。而乡村现代化成功标志之一就是大城市的居民多大程度上被吸引回流到县城、乡城这样的田园城市里来,吸引到乡野村庄里来。

县市现代化进程的富裕来源,重点应放在田园的高科技产出上

县市现代化进程的富裕来源,有的地方将其寄托在引进采矿业、机械制造业、化工业、制药业等非农产业上。在乡村致富过程中,在GDP牵引的机制中,把这些产业引入乡村,增加村民收入,这是通常的选择。目前,这是利用了乡村的土地、劳力、环境的相对低成本赚取的效益。长远看,这不是乡村增值的本性。

推进乡村现代化,就要在田园环境中,使田园本性充分发挥,使田园价值增值。其本性是高品质地生产粮食、蔬菜、肉禽蛋奶等,而且是用高科技手段、信息化技术、适宜的经营模式来高效地生产。乡村的田园土地越来越宝贵,如果用乡土更多地生产服装、制造家具、制造汽车、生产药品等这样的产业,这不是乡土的本性。

乡村管理者的理政重点应该是把农业搞上去,把农民的素质提升上去。在乡村建设田园城市,在乡村建设农产品实验室,建设种子库,研究土壤保护、温室种植、无土栽培、多层种植、转基因、喷灌滴灌、有机无机肥料、无人机使用、新型仓储与物流、田园数字化管理等。使用高科技手段改造农业,使用尽可能少的土地资源,产出尽可能多的农产品,这才能体现出乡村管理的本事。

在乡村搞智慧农业,将农产品生产用高科技、数字技术、新兴工业装备起来,将智慧农产品的价格提起来,将农村农民富裕的来源建立在农产品生产的高科技、数字技术、新型农产品工业上。这才是乡村现代化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如果在乡村布局大量的和城市同质化的非农产业,农民的收入确实提高了,但粮食、蔬菜、肉禽蛋奶等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并没有提高,这不但增加了城市的同业竞争,还毁了乡村土地。这不是乡村振兴的初衷,更不是乡村现代化所要的长期结果。

县市对现代化进程考量的是现实的台阶标准和激励上台阶的能力

县市辖区内各乡镇、各村的情况不同,现代化的时段和步伐也不一样。有的起点高一些,有的起点低一些,但总的都是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县市在考量辖区现代化水平时,应考量的是现实的步伐、现实的台阶,测度再上台阶的能力。根据现实的台阶评测结果,再激励村民去登更高的现代化台阶。

怎么判断乡村现代化的台阶?举个乡村灶火现代化例子来做个类似比照。我们在村里看到村民做饭用的灶火,其现代化水平各村各家并不完全一样,但各村各家都有比照的现实场景。

例如,早年淮阳人民使用柴火灶,烧秸秆、树枝、干草等做饭,可以将其看成是现代化一阶。接着使用煤灶,烧泥煤或者蜂窝煤,可以将其看成是现代化二阶。再接着使用液化气灶,烧的是罐装的液化气,可以将其看成是现代化三阶。再后来使用管道天然气灶,用管道输送天然气,用电打火,可以将其看成是现代化四阶。其实厨房灶到了使用天然气管道这个层次,村里就要铺设管道,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如果只在一个自然村铺,成本太高。这就有必要在行政村、乡镇、县市进行大面积铺设,也就促进了能源使用的现代化扩展。现在乡村使用天然气管道的不多,主要和基础设施建设与使用成本有关。如今有些乡村已经出现使用电能的电感应灶,可以将其看成是现代化五阶。然而大面积使用电力,就需要进行电力供应、电网传输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改造。所以现在乡村电感应灶的使用也不多。我们相信今后还会有更适宜的能源及灶器具出现。

上述的乡村灶火现代化梯阶是在淮阳乡间考察时得到的印象,想就此类比乡村现代化进程也是有梯阶地发展的。如同不能强迫村民一定要使用哪种灶具一样,我们也不能强迫某个自然村、行政村、乡镇一定要接受某个现代化梯阶标准,但可以倡导、引导、有方向地推进。

乡村现代化难有一致的标准,谁家先进,哪里现代,都可成为样板

在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几个梯阶场景,根据条件可以进行选择。假设三家村民,一家用煤灶、一家用气罐灶,一家用管道灶,三家就会比较,如果觉得管道灶先进,前两家就会产生加速现代化的需求,这就是梯阶激励。

将灶火逻辑扩展开来,扩展到淮阳2096个自然村、467个行政村、18个乡镇上,对不同梯阶的现代化推进和评测,将经历对事实的比较和模仿、自然村相互激励、行政村和乡镇引导协调、县市总体平衡的过程。

凡一个阶段和前一阶段相比,进步了,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的发展,但高低快慢很难事先敲定。所以,乡村现代化难有统一的标准,谁家先进,哪里现代,都可能成为追求的场景样板。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治理等领域进行选择,不同的起点各自行进,直至达到目前的样板高度。再瞄准新的样板、新的标准,继续迭代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相比,现代化指向清晰可鉴就在这里。

县市现代化进程应评测对缩小城乡差距及对村民共同富裕的影响

县市现代化进程要特别关注城乡差距的缩小及村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个原则。如何界定村民的共同富裕,究竟如何实现,有大量的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乡村现代化是要增进村民的富裕程度、文明程度,缩小和城市间的差距,甚至用田园城市超过水泥城市,更多地吸引城市人到乡村来。

这方面,可以设置一些指标,年年进行评测,年年推进。可选的指标,例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网络环境、可支配收入、受教育年限、医疗条件、养老情况、居住面积、城市人回流等。用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城乡差距及共同富裕状态进行专门测评,很有激励性。

要尽可能通过一些切实的指标,来考察乡村现代化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

现代化进程由村民自主进取和村民有组织地促进而形成一体化动力

县市现代化比较完整的场景是:田园环境+现代化县城+现代化乡镇微城+现代化自然村生活。其驱动过程,一方面是村民自主的自然进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村民有组织的进程。当然,基础的动力来自于村民及家庭的自发努力,来自于村民及家庭的相互模仿与激励。但有些方面单靠自家的努力还是不够,例如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规则、共同的努力等。所以,还需要一些有组织的系统来协调。

从淮阳目前的现实架构看,在自然村落里有村民组和村民组长,有社会网格,这是基点上的有组织的功能。自然村之上有村组合,在行政村设置了村委会和党组织进行领导与协调,这是第二层的有组织的功能。行政村之上有乡镇政府的设置,通过乡镇政权进行领导与协调,这是第三层的有组织的功能。在乡镇政府之上有县市政府的设置,通过县市政权进行领导与协调,这是第四层的有组织的功能。

从自然村开始,通过村民—村民组—行政村—乡镇—县市等多层职能,将分散的村民组织起来,有序地进行脱贫、振兴、现代化。多层职能,自上而下服务于民众,自下而上汇聚于县市,构成一体化动力,在“田园环境+现代化县城+现代化乡镇微城+现代化自然村生活”这样的架构上,发挥促进机制。

县市是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化的重心要下沉到县市

县市是国家基层行政基础,是国家运作体系中能够自循环并有成效地进行工农商学兵协调发展的综合体。中央政府所有的意图、政策、规划、计划等都要在县市落实,县市成为稳固国家政权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层基础。

县市一般设置了大约50个左右的职能部门,各部门都面向民众,处理与民众紧密相关的各种事务,为乡村现代化提供服务。

县市这个层次还是最重要的解决民众实际问题的层次,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亲民层次。现在的县市既是国家政权的基石,也是乡村现代化的动力引擎。县市的柱石基础、动力引擎、亲民层次三大特征对促进乡村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中最为艰难但最具有标志性的部分。国家现代化的重心要下沉,下沉到县市,以县市为基础,安放和建设年青得力的管理团队,提高县市的级别,缩减上面的层级,赋予县市更多的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在县市辖域之内,将城乡居民组织动员起来,推进乡村现代化上台阶。

这样做,对国家干部治理能力的培养极有好处。为什么?因为乡村县市与市管区不同。一是乡村县市的发展条件和市管区相比并不优越,不优越的条件更能培养领导者奋斗韧劲。二是乡村县市的区域性管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更多的机会来显示领导者的眼光、品格和能力。三是乡村县市是民众行政事务管理最为广泛最为繁多的基层机构,是训练和考察领导者的全面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层次。如果国家各层级领导人能够具有县市的历练,并经过县市层级的考察和选拔,那么,对国家的治理能力、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对抚民安邦将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乡村现代化的发展是个很大的题目。借助淮阳进行的思考,只是大题目的一部分。最后想说的是,要以县市为基础推进中国乡村现代化,委任最能干的力量,充分发挥县市的功能,充分发挥1827个乡村县市的作用,从基层稳健地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张国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北大原副校长、经济与管理学部原主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原会长。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