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太行精神 | 实践成果 | “英烈传千古 鲜血铸党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太行...

“英烈传千古 鲜血铸党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太行太岳英烈碑刻拓片展

发布时间:2021-09-07 10:45:49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提升学习教育实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2021年6月18日,由长治学院、长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晋东南英烈碑刻传拓”课题组承办,山西释物文化遗产发展中心协办的“英烈传千古 鲜血铸党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太行太岳英烈碑刻拓片展在长治学院南校区正式开幕。



一、展览背景与前期准备

太行八百里,青云作羽翼。苍松融风雪,古今传忠义。雄浑壮丽的太行山造就了太行儿女的铮铮傲骨。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的传说,无一不诠释着这种精神。时至近代,为挽救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事业中,无数的太行儿女血洒疆场。他们是太行精神最完美的诠释者。巍巍太行埋忠骨,绵绵漳河诉哀思。一块块石碑,一方方墓志,是后人对他们的追忆与敬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为了弘扬太行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史教育,缅怀和牢记革命先烈,长治学院于2019年12月成立“晋东南英烈碑刻传拓”课题组,课题组由长治学院历史与旅游管理系主任段建宏负责,成员包括历史系教师赵艳霞、杨宝、陈华等。

本次展览的前期准备主要是太行太岳区英烈碑刻拓片收集工作。由于英烈碑刻分布不集中,且多处于露天保存环境,碑刻传拓任务重,工作环境艰苦,所以课题组成员在2020年疫情稳定后就奔赴田野,展开碑刻传拓工作。从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课题组带领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学生先后到黎城县、武乡县、上党区、沁源县、潞城区、长子县、左权县、涉县等地传拓英烈碑刻,历时13个月,共传拓英烈碑刻拓片500余幅。


 


  


  


在英烈碑刻传拓过程中,长治学院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先后有历史2017级、2018级、2019级、文化遗产2020级的同学参与其中,参与学生人数达30余人。让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感受伟大成绩来之不易,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



二、展览策划与布展过程

在英烈碑刻拓片收集过程不仅要用于科学研究,而且要用于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的人感受革命先烈牺牲自我、保家卫国拼搏精神。因此,于2020年12月成立了展览筹备组,以长治学院历史系分党委书记王荣林、主任段建宏为组长,成员包括教师赵艳霞、杨宝、何海斌、李荣、朱文广、王雁、郝双帆。展览筹备组明确了成员的任务分工、展览的进度安排以及初步预算。

经过两个月的编写和多次论证,于2021年2月完成布展大纲的撰写,大纲撰写完成后,提交长治学院宣传部审核并通过。布展大纲包括前言、单元说明、组说明、展品、辅助展品以及结语等内容。其中,主体内容包括四个单元,分别是“抗日烽火燃太行(1937-1940)”、“一寸山河一寸血(1941-1942)”、“铮铮铁骨战沙场(1943-1945)”、“敢教日月换新天(1945-1949)”,具体包括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的著名战役、重要事件、英雄人物,以期向人们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表现出来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顽强拼搏精神,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

此后,根据布展大纲需要,挑选展览拓片进行装裱,于2021年5月完成拓片装裱工作。共装裱拓片150余幅,实际展出135幅。拓片内容包括八路军将领题字、抗战地图、英烈名录、英烈事迹介绍、日本屠杀事件记录、重要战役经过记录、抗战相关队伍与部门介绍等。

同时,根据布展形式设计要求和初步预算,完成展览所需要的活动展墙、独立展柜、射灯、展台、展板等展览设备和展具的购买。共购买活动展墙130套、独立展柜15个、射灯130个、展具若干。

为丰富展览内容,进一步提升展览效果,展品除了所装裱的拓片外,展览筹备组还从长治革命文物收藏协会借调革命文物100余件,均为晋东南地区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革命文物。包括敌我双方的武器,如地雷、手雷、炮弹、手枪等;八路军生活用品,如军服、军帽、绑腿、慰问袋等;日军的相关用品,如印章、水壶等;敌我双方宣传单;早期党员相关材料,如学习资料、入党志愿书、党费证等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牺牲烈士的证明书、抚恤文件和荣誉勋章等。

202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布展。布展实施环节主要由段建宏、杨宝老师负责,文化遗产专业学生全员参与,主要目的是培养文化遗产专业学生布展实践能力。展览地点在长治学院南校区餐厅三层。

首先是根据布展大纲对场地合理分区,设计展线。在此基础上,安装活动展墙,并布置独立展柜。其次是根据布展大纲内容,制作图文展板、碑刻模型等。然后,按照布展大纲中各单元内容顺序,将拓片、革命文物等展品有机组合,结合视觉效果,实施布展。最后,制作并安装展览序厅主题墙、结束厅表白墙,布置拓碑体验区,制作展品说明牌和展览相关标识,营造参观路线和展厅氛围,制作展览宣传所需要的条幅、展板、模型,以及筹备展览开幕式。

展览开幕前后,何海斌老师选拔并培训了10余名讲解员,负责展览期间讲解服务。

在本次碑刻传拓及展览中,无不体现着太行精神。碑刻传拓本身就是件辛苦之事。炎热的夏天是最好的拓碑季节,师生们顶着烈日,奔波在田间山野,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这些并没有阻止我们拓碑的脚步。口渴难忍,只能不断下咽口水,继续工作,唯一的喜悦就是看到一张张拓片被揭下来。在布展中,为了节约开支,除了必要的设备和印刷,基本上全是师生自己动手。从打扫卫生、收拾展厅开始,到展板墙的组装、调整,再到展板的搬运、安装,无不体现着师生的奉献之情、拼搏意识。尤其是杨宝老师、孔令斌同学,几乎全天待在展厅,安装、调整着每一幅拓片,每一个展板,每一块牌子,每一个实物。文化遗产专业的同学们也不掉链子,毫无怨言地参与着所有的过程。




 


三、展览开幕

2021年6月18日,在长治学院南校区举行展览开幕式。长治学院党委书记郝勇东,党委委员、副校长赵巨涛,山西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赵瑞,长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孙伟,长治市博物馆馆长靳海棠,长治市革命收藏协会名誉会长张治云、副会长杨宏伟,长治市炎帝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文斌,长治市旅游协会秘书长杨卫国,长治市导游协会会长周悦以及长治学院校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活动。



党委书记郝勇东在致辞时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点,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重温太行太岳英烈碑刻拓片,展重温这段光荣的岁月,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长治学院和长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以英烈碑刻为主题的展览,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为了向社会公众弘扬和传承太行精神所做的具体事情,希望所有的嘉宾、老师、同学能够把这一主旨带向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受、理解太行精神的实质,真正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内涵精神传承下去。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赵瑞对长治学院“英烈传千古,鲜血铸党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太行太岳英烈碑刻拓片展”的开幕表示祝贺。他说到,回眸历史,革命英烈的血泪洒满昔日的太行。展望未来,太行精神激励后人谱写美妙华章。太行抗日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地方重要的红色资源,希望长治学院以此为依托,不断挖掘红色历史,讲解红色故事,深化抗战研究,将太行精神做优做强!



长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孙伟代表长治市退役军人系统对承办本次展览的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晋东南英烈碑刻传拓”课题组和支持本次展览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充分肯定了本次展览对于传承英烈精神、塑造英雄人物的重要作用,期待本次展览能取得圆满成功。孙局长也展望长治学院发展,希望长治学院依托学科优势,继续挖掘革命英烈事迹,讲好英雄故事,引领社会风尚,弘扬太行精神。


开幕仪式结束后,大家移步展览场地参观了本次拓片展。




四、展览基本情况

(一)展览分区

本次展览共分四个区域:

1.序厅

序厅约30平方米,包括展览主题墙、前言、碑刻模型、党旗、入党誓词展板等。


 


2.英烈碑刻拓片、革命文物展示区域

该区域是展览主体部分,约600平方米。该区域通过135幅英烈碑刻拓片、100余件革命文物、烈士纪念碑模型、图文展板等方式呈现。









3.碑刻传拓体验区

该区域约40平方米,通过对复制的碑刻进行传拓体验,一是可以使参观者深刻感受英烈的英勇事迹和太行精神,二是可以让参观者学习碑刻传拓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4.结束厅

结束厅约30平方米,设置“党的百岁生日祝福”告白墙,让观众在参观展览后,有一个平台可以把感想写出来。同时,通过不同的表白语,强化观众的党性,进一步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二)展览参观须知与讲解服务

因疫情影响,本次展览主要面向长治学院师生开放,同时也接受社会公众预约参观,展览时间为2021年6月18日至10月20日。

本次展览免费参观,并免费提供讲解服务,团队需要讲解需要提前预约。遵守博物馆展览相关要求,文明参观。

五、展览意义

本次展览的意义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弘扬革命先辈理想信念,传承太行精神,提高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奉献意识。

2.鼓励广大师生和公众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太行精神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之中。

3.带领师生“重回”历史现场,感受伟大成绩来之不易,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4.将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切实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术研究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