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校园 | 育人故事 | 世界人民同舟共济 大工师生守护连理

世界人民同舟共济 大工师生守护连理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20-12-09 17:23:17

“虽然妈妈和哥哥不在你的身边,但在中国,大连理工大学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的家人,我会一直一直帮助你。”疫情期间,一位国际学生辅导员在与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谈心谈话时说道。这段话语来自石晨凯老师,他是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的一名国际学生辅导员,在国际学生的眼中,他是热情温暖的“哥哥”、事事操心的“爸爸”,在校园疫情防控期间,他是始终奋战在学校抗疫战线的一员。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这个庚子年注定会在14亿无比团结的中国人的共同记忆里留下深刻的一笔。作为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的一名国际学生辅导员,在这一特殊时期,石晨凯老师除了肩负学生疫情防控的重大责任,同时也要着眼教育对外开放的大局。

image.png

图:石晨凯在国际学生宿舍为学生分发防疫物资

疫情以来,大连理工大学迅速实行了校园封闭管理,极大地保障了校园师生的健康安全,有效阻止了疫情向校园蔓延。疫情正值寒假期间,考虑到昂贵的跨国机票,更多的来华留学国际学生们选择了留在学校学习,这使得校园封闭期间,国际学生成为了留校学生中的最大群体,远离家乡、面对不同文化、语言及饮食的他们在疫情期间更加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image.png

图:石晨凯与留校国际学生谈心谈话

封校期间,为了解决学生们的实际困难和合理关切,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国际学生辅导员石晨凯老师始终战斗在学生宿舍一线,为学生分发防疫物资、订购餐食、分发生鲜物品,对留校国际学生进行全力的帮助,并通过微信、视频、走访慰问等方式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身心状况、开展心理辅导,及时帮助异国他乡的学生们帮理性对待疫情,消除焦虑恐惧,增强国际学生的心理认同与文化认同。


image.pngimage.png

在残酷的疫情,冰冷的数据面前,大连理工大学的校园里更多的是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

今年是来自非洲的G同学(为保护学生隐私,姓名为化名)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学习汉语的第三年,马上结束汉语言补习的他,即将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寒假期间他选择留在中国,希望安心学习,没想到却迎来了一场疫情。

一个及时、警觉的关心

自疫情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3月初就针对汉语言进修生开设了网上授课,3月下旬的一天,班主任老师反映,学习努力并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G同学最近3天没有参加网络课程学习。一周前石晨凯刚刚帮助G同学充值了宿舍网费,缺课肯定不是网络的问题,于是石晨凯第一时间拨通了G同学的电话。考虑到学生腼腆的性格,石晨凯先是侧面的了解一下学生最近的生活状态,然后不经意提到了网课。当提到网课时,G同学欲言又止:“老师最近我有点没有心情上网学习,但是过两天会好的,您不用担心。”这句话石晨凯听起来很耳熟,去年他的哥哥去世时他提过同样的旷课理由。非洲的学生常常在生活上存在困难,这样的回答让石晨凯更加担心起来,凭借他的经验,学生描述得越平常可能遇到的问题就越大。于是他们相约校园户外,希望通过边散步聊天的方式,让G同学敞开心扉。

一个温暖、释然的拥抱

当石晨凯赶到了时,G同学正坐在台上若有所思。看到辅导员老师来了,G同学起身给了石晨凯一个大大的拥抱,有一些哽咽道:“石爸,见到你太开心了!”。孩子的一个拥抱,让石晨凯知道他是真的期望倾诉和表达当前遇到的困难了。他们绕着操场一边走,一边聊。

“我已经一个星期没联系到妈妈了,以前我们每2天都会互相打电话或视频,妈妈的电话从不迟到。但最近都没法联系上妈妈或她的朋友,妈妈是不是感染了病毒?是不是被隔离在了医院?我该怎么办?”面对最熟悉和亲切的老师,G同学终于袒露心扉。石晨凯很了解G同学的情况,他在哥哥去世后成了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和唯一的希望。

想到一直联系不上妈妈和年迈卧床的姥姥,G同学提出退学的想法。他哽咽到:“一年前失去哥哥后,我明白家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从小G便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哥哥一直以来承担了他父亲的角色,刚到中国的第二个月,哥哥去世,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被切断,精神支柱也瞬间崩塌。虽然他这样说,但是石晨凯能深切地体会到在说出“退学”两个字时学生的那种忍痛割爱的感觉。

image.png

一次比比划划的交流

还记得辅导员石晨凯第一次好不容易敲开他紧锁的房门,泪如雨下的他,眼里满是绝望。那是2018年,刚入学的他只学过一个多月的汉语,英语也不太好,在班级里没有朋友,校园里没有他的同胞,以后的生活费不知道从何而来……困难不断接踵而至,他却完全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那时的他们只能用简单的英语和手势,甚至在纸上画画,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就这样慢慢地石晨凯慢慢地走进了他的内心,成为他在中国的第一个朋友。此后他们每周最少见一次面、吃一次饭。G同学和石老师约定好每次去吃饭都要记住这次饭菜的中文名字,下一吃饭时会“测试”。经过一次次的“饭后测试”和聊天,G同学变得开朗起来,汉语进步得也越来越快,在学校中的好朋友也越来越多,开始主动地参加学校、学院的各项活动。在2019年春季和秋季入学时,还当起了国际学生志愿者,帮助非洲籍的一些汉语和英语都不太好的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image.png

图:石晨凯与G同学

再一次为了梦想的鼓励和坚持

渐渐地G同学变得开朗自信了许多,但是想到家里体弱的妈妈和年迈的姥姥,在申请中国奖学金时,他却打起了退堂鼓。只身远在中国学习的他感觉愧对家人,愧对去世的哥哥。那天在宿舍走廊尽头,他靠着辅导员石晨凯的肩膀,哭了许久……后来在妈妈和老师的极力鼓励劝说下,他终于下定决心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成绩优秀、在校表现突出的他,很顺利得到了奖学金和继续学习一年汉语的宝贵机会。

他说,他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但是如果放弃现在在中国的学业,回到非洲后他可能再也没有继续攻读学位和学习先进电子信息技术的机会了,而刚刚在中国稳定下来的生活又将被打破。

image.png

图:石晨凯与G同学

终于接通了的国际长途

这次辅导员老师石晨凯并没有立刻劝他放弃退学的想法,而是在肯定他“照顾家人”的想法的同时,一边引导他冷静地思考、正面地解决问题,一边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联系他的亲人朋友,根据其母亲的身体状况,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第二天,在老师的帮助下,G同学来到学院办公室拨打国际长途,终于成功地接通了妈妈的电话,焦急地询问妈妈的状况。原来妈妈因为高血压一周前住院休养了,手机却在这个时候坏了,刚刚才修好。G同学终于松了一口气。看着他夹杂着泪水的笑容,石晨凯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image.png 

如今的G同学,已经回归到疫情常态化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当中,不仅打消了退学的念头,而且主动申请成为了抗“疫”国际学生志愿小组的成员,为留校国际学生的服务保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image.png

图:石晨凯与他作为辅导员所带的国际学生代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看似简单的一通电话,平常的一顿便饭,亲切的一句问候,热情的一个拥抱,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浸润着像G同学这样一批只身留学在外的孩子们的心。

每个来到中国留学的国际学生,都是未来连结中外友谊的使者,在最需要的时刻得到这份温暖的他们,也更加坚定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并肩抗疫,同舟共济,纷纷用实际行动来温暖这个寒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守护中国,守护连理。

image.pngimage.png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的国际学生,都是未来连结中外友谊的使者,在最需要的时刻得到这份温暖的他们,也更加坚定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并肩抗疫,同舟共济,纷纷用实际行动来温暖这个寒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守护中国,守护连理。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