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延安精神 | 典型人物 | 吴玉章

吴玉章

来源:延安大学 发布时间:2021-04-13 11:20:55

原标题:吴玉章读书轶事

吴玉章(1878—1966),又名永珊,字树人,曾用名平萍等,四川荣县人,著名教育家,延安大学首任校长。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曾任总统府秘书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中法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党部秘书。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1928年至1937年,先后去苏联、法国和东欧工作。参加过共产国际七大。1938年4月回国,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并任国民党参政会参议员。9月初,第一次回延安。9月2日,出席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当选为中央委员。1939年11月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1940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会长,1941年9月至1944年3月任延安大学校长,1942年1月,任陕甘宁边区新教育会学会理事。1943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1945年随周恩来赴重庆工作,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等职。1947年返回延安,1948年6月任华北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教育工会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共第七、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吴玉章在“延安五老”中又兼一层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的身份,于是他的读书相比于其他几人更是带有专业和学者的特点。不过,最初他也是为中华崛起和革命事业而读书的。后来他曾回忆:“大革命失败后,我到苏联去,看了许多宝贵的书,并到劳动大学学习。到那里才发现自己实在不够,同时明白了看书要仔细思考,还要和自己的生活行事结合起来,加以反省。”这是他读书的厚重之处。


1939年,延安鲁艺院长吴玉章同志到院讲课

吴老一生喜欢历史,但紧张的革命工作使他“无暇从事历史的研究”。在苏联求学时,他克服了资料缺乏等困难,开始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的工作,那时他编写了一部《中国历史教程》讲义,以及《中国历史大纲》,这使他成为党内较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社会历史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


1944年,毛泽东和朱德,李鼎铭,吴玉章,徐特立,任费弼

吴老读书,方向感极强,他说:“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目标既定,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都不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决定的目标。”“学习能不能有成就,首先决定于他的学习目的是否正确”,此外还要“能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处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同时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有批判地吸取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耄耋之年,他立下座右铭:“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语文而语文不成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不深之过。年已八一,寡过未能。东隅已失,桑榆非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勿怠勿荒。”博学如吴老尚如此,他人更何论?

他留下来的老老实实、谦虚好学的读书风范,是我们应该铭记的。


来源:延安五老读书轶事(选自《现代阅读》2012年11期),延安大学校史馆。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1948年6月任华北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教育工会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共第七、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吴玉章在“延安五老”中又兼一层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的身份,于是他的读书相比于其他几人更是带有专业和学者的特点。不过,最初他也是为中华崛起和革命事业而读书的。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