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严 | 做好教育巡视工作要坚持“三个深刻把握”
巡视是党之利器、国之利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把巡视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巡视理论、实践和制度得到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日前,教育部党组结束第一轮对8所直属高校党委常规巡视的现场巡视工作任务。“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开展教育巡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不断增强做好教育巡视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三个深刻把握”,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深刻把握教育巡视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巡视是政治巡视,本质是政治监督,这一定位决定着巡视工作的方向、地位和作用。教育巡视的核心要义,在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聚焦政治属性,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本质要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政治性是教育巡视工作的逻辑起点。做好教育巡视要紧盯教育的政治属性,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重点关注党的领导、方向道路、立德树人、政治安全等方面问题,推动被巡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党的全面领导真正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聚焦人民属性,牢牢把握师生至上根本立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巡视是为党和人民巡视,以师生为中心是教育巡视工作的价值取向。做好教育巡视要紧盯教育的民生属性,重点关注改革发展、服务保障、作风学风等师生最关心、最现实、反映最集中强烈的利益诉求,推动被巡高校听民声、察民情、体民意,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历史考题。
聚焦战略属性,牢牢把握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服务大局才能体现价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教育巡视工作的重要原则。做好教育巡视要紧盯教育的战略属性,重点关注学校服务支撑强国建设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贡献度,推动被巡高校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着眼长远看教育,切实把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作为首要职责、第一要务,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
二、深刻把握教育巡视监督重点,不断增强全局观念
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教育巡视的重点任务,在于全面深入查找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纠正落实改革部署中的重大偏差。
聚焦主题主线,牢牢把握教育强国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做好教育巡视要以护航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主线,紧盯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八大体系”和“五个重大关系”,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年度工作要点明确的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等作为巡视监督的重点,推动被巡高校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深入查摆自身在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伟大实践方面的问题偏差,精准有效开展检视整改。
聚焦重点领域,牢牢把握风险防范底线要求。当前,教育系统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做好教育巡视要结合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紧盯基建、采购、招生、财务、科研经费、校办企业、选人用人等重点领域,深入查找风险隐患,持续传导严的基调强烈信号,强化震慑警示作用,推动被巡高校充分发挥巡视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中的“前哨”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标本兼治,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铲除问题滋生的土壤。
聚焦关键少数,牢牢把握组织队伍核心基础。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做好教育巡视要坚持把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作为监督重点,强化对党委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监督检查,紧盯班子自身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被巡高校准确把握加强班子建设要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的重要要求,通过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践行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三、深刻把握教育巡视实干要求,不断提升系统思维
巡视的成效关键在整改,价值体现在运用巡视成果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教育巡视的实践落点,在于全面深入贯彻“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16字巡视工作方针,确保巡视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聚焦问题导向,牢牢把握以巡促治工作靶向。精准发现问题是巡视工作的生命线。做好教育巡视要牢固树立巡视发现问题越准越好的理念,准确把握政策,强化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严实工作作风,客观深入查找问题,精准研判、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确保问题的定性准确、责任边界划分清晰。通过以巡促治,推动被巡高校规范制度建设,强化内控治理,健全常态长效的整改责任体系和促进机制,促使问题整改贯通衔接、一体集成,实现监督整改治理的有机贯通。
聚焦过程导向,牢牢把握贯通协同工作方法。贯通协调、凝聚监督合力,是巡视工作的宝贵经验。做好教育巡视要加强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机制共享、成果共享,充分用好联动监督,凝聚监督合力。通过贯通协同,推动被巡高校构建巡视、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和主题教育等检视问题“一体整改”、职能部门与院系“协同整改”、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联动整改”的工作格局,持续拓展整改深度、广度和效度,提升巡视整改成效。
聚焦效果导向,牢牢把握同题共答工作理念。巡视整改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惠及师生上。做好教育巡视要坚持上下联动、同题共答,树立科学的监督观、政绩观,紧紧依靠被巡视党组织开展工作,确保巡视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通过同题共答,推动被巡单位立行立改、边巡边改,主动借势借力,着力解决一批师生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要事,让广大师生切实感受到巡视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凝聚起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作者王从严,系教育部党组第三巡视组副组长、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