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库
首页 | 资源服务 | 高校党建工作资源库 | 高校支部工作案例 | 思政铸魂育英才,“长望精神”报家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

思政铸魂育英才,“长望精神”报家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院本科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3-05-30 16:09:47

作为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计划2.0的培养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院一直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2018年,一对“学霸情侣”放弃了共同深造的机会,缪承志干起了“村官”,服务基层社区,费蓉去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博士,虽“身处异地”,却更“同心同力”;2019年,连获国家及国际“数模”竞赛顶级荣誉、国家奖学金的“竞赛科创三剑客”相聚北京,刘姝、崔梦诗直博清华大学,洪海旭直博中国科学院大学,携手攀登科学的顶峰;2020年,“川妹子”杜梦雯毅然放弃深造机会,返回家乡,去往阿坝自治州最艰苦气象台站从事一线工作;2021年,3个宿舍、12名同学实现全员“985”,“学霸宿舍”成了当年的最流行的搜索词。长望学子用青春奋力书写人生华章,永葆家国情怀逐梦不止。时光流转,虽奔赴各地,但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精神—“长望精神”,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强国一定有我”,有一个共同的家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院本科生党支部”。

长望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立足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三个基本问题,围绕学院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突出价值观引领,通过“全过程的浸润熏染”“全方位的引领表征”来传承和弘扬以“家国情怀、追求卓越,求实创新”为核心内涵的“长望精神”。激励党员和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截止2021年12月,支部累计培养党员89人中82人继续深造,占比92.13%。2022年即将毕业的79名党员中,63人已推免至“双一流”高校深造。建设期内,支部党员获得过国家级奖项82项、省级奖项150项,校级荣誉若干,“硬核团队”成为了支部的新“名片”。 

一、筑牢思想根基,彰显家国情怀

一是“把方向”。支部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创新的理论武装头脑,开展主题丰富、形式新颖的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攀高峰”。“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支部通过涂长望生平事迹的学习,让学生能真切感知到他为救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通过“征文”“专访”活动让学生向更多的“涂长望式”人物学习,坚定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培养家国天下的浓浓情怀。

二、立足学业基础,夯实培养过程

一是“强学业,重全面”。拔尖人才要求具有厚实学业基础,勇于创新的精神。支部将“长望精神”中的“追求卓越”落实到了党员培养、发展量化考核体系之中,把对学生的入党考察落实到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点滴实处,成为了学生对标高标准,不断追求卓越的导向标,同时也打造了全面发展,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二是“强启蒙,重过程”。支部为新生开设启蒙教育培训班,创新形式和内容,有专题,有讨论,有实践,有汇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了新生的全覆盖。很多学生深受感染和熏陶,入党意愿强烈,奋斗目标清晰。通过建立环环相扣的“三级”党校培训制度,一步步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带着端正的态度走向党,走近党。

三、强调实践育人,锤炼担当作为

一是“实践出真知”。支部通过组织党史竞赛、街头采访、观看红色影片以及“党旗领航铭初心,爱国力行同担当”的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教育学习的实效,促进了学习的入脑入心;开展涂长望塑像的清明祭扫和宣誓,“涂长望式人物”的征文及专访活动,纪念“涂长望先生诞辰125周年”的系列活动,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将“长望精神”根植于心,外化成行。二是“服务显真心”。支部通过设立 “党员服务岗”,建立“党员班导”“党员进宿舍”等朋辈帮扶等制度,让党员切实为身边同学服务。主导建立“长望学院志愿者联盟”,积极服务社会,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两年支部党员参加志愿服务项目共计652项,人均志愿服务近40小时。号召党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担重任,支部的二十多位党员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抗洪抢险的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长望学院学生党支部以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为牵引,传承和弘扬“长望精神”,引导和培养学生铸就远大理想、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以高标准全面提升党员党性修养为重点,将“积极实践,勇担责任”作为党员发展和教育的重要手段,全力打造了一个人才荟萃、成绩卓越的“先锋”团队,通过有效发挥团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密切地联系师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凝聚师生的向心力、创造力,打造了一个团结向上、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活力”团队,形成了“一座高峰,群山相拥”的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责任编辑:韩叶秀
©202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