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积极构建“学生园区+”思政育...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积极构建“学生园区+”思政育人新模式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23-04-03 16:48:08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园区打造成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教育部有关工作部署,着力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入学生园区生活,坚持从学生内生发展出发,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功能,不断优化“一站式”育人空间;坚持以文化人,充分发挥园区活动的吸引力,打造大学文化浸润的栖息地;坚持践行一线规则,持续推动育人力量下沉,使园区成为师生交流、学生成长、全员育人的乐园。近年来,学院以入驻学生园区的“敏行”辅导员工作室为依托,以“法社风华—慧载”学生园区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园区+成长课堂、学科融入、力量下沉”的思政育人新模式。“法社风华—慧载”学生园区文化活动深度聚焦传统文化弘扬、课外技能提升、文体素质锻炼、审美情趣培养、生活能力历练,通过开展“行健”“青衿”“妙肖”“尔雅”“挚爱”等五个系列共25项学生园区文化活动,持续推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力量重心下移,不断丰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开方式”,不断让思政“场域”在学生园区扩建、让育人“频率”在学生园区共鸣、让学生“成长”在学生园区生根。


学生园区+成长课堂:实现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

以“慧载”成长课堂为阵地,找准学生园区与学生发展的“结合点”,打造更有亲和力、更具思想性的“青春成长课堂”,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是以“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培塑为主线。“慧”字本身有清扫杂芜之意,青年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培养和塑造,也需要在融入学生日常的过程中做到“正本清源”。通过在“行健·塑风华”“青衿·习风华”“妙肖·展风华”“尔雅·揽风华”“挚爱·暖风华”成长课堂上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坚定文化自信,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明辨是非、理性思考,进一步增强 “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责任担当。在“尔雅”系列活动中,从“汉服文化”“传统茶道”“民族乐器”“书法篆刻”中,青年学子不仅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了文化自信,更学会了如何全面的、历史的看待文化。

二是以“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提升为主导。紧贴学生学业需求,以园区活动空间为依托,开展学业指导系列活动,建立学生园区学习互助平台,营造优良学风砥砺学子奋发进取。在“青衿”系列活动中,从“课堂最美笔记”到“英语影视配音”,从“软件技能实操”到“法律案例思辨”,从“学习午餐会、下午茶”到“专业读书会、朋辈小课堂”……运用更生活化、精细化、接地气的方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园区再吸收、再转化、再深化,实现了全时段、全区域、浸润式的卓越学风营造。

三是以“审美艺术与劳动教育”熏陶为主旨。通过打造小而精、细而实的体验式课堂,补齐学生“体美劳”教育不足的短板,吸引学生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行健”“妙肖”“挚爱”系列活动中,如何健康“燃脂”?怎样插花?衣服破了谁会补?……多样的生活化内容,蕴含生活的哲理,让学生学会了科学锻炼、正确审美、生活的策略,也在疫情下得以有效疏解了压力、调节了情绪、提升了素质。


学生园区+学科融入:构建育人环境的“三度浸润”

依托学院“法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公共管理、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等6个学科专业特色,借力“法社风华—慧载”学生园区系列文化活动,深入推进“学科特色”融入园区,构建有学科广度、专业深度、人文温度的园区文化环境。

一是从“广度”上着手,创建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以入驻学生宿舍园区的“敏行”辅导员工作室为中心,辐射带动了10余栋学生宿舍,为近2000名来自不同学院、专业、年级的学生提供自由交流、互动的精神家园,让青年学子留下了共同的文化记忆。多元化的选择,让不同特长的学生在这里一展风采,让不同兴趣喜好的学生在这里增进了认同,成为实现学生自主成长、促成个性发展、注重行为养成的多元文化育人平台。

二是从“深度”上发力,挖掘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进园区、入宿舍。在学院专业老师指导下,从“诗词飞花令”里探寻文化基因密码,从“祈福香囊”上了解传统节日习俗,从“手绢刺绣”中重走“古丝绸之路”的沉浸式课堂来到学生身边。这些园区活动,也成为“课程思政”的最鲜活元素走进专业课堂,“汉服文化展”的活动视频走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交际语言学》课,“我为你画像”“摄影小课堂”的作品成为广告学专业《广告数字图形技术》《广告美术基础》课上的讲评内容,学生们用“慧载”学生园区文化活动作为素材,汇编成为编辑出版专业《报刊编辑学》的实践作品。

三是从“温度”上用功,激发砥砺人心的文化自信。疫情之下,学生活动范围受限,身心难免受到影响。学院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功能,把活动交给学生,打造更符合学生精神和文化深层需求的园区活动,用心、用情,用积极的、有温度的文化活动,培育积极心理品质,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向上、温馨有爱的宿舍环境。在疫情相对严峻的时间节点,邀请心理专家开展“瑜伽”“羊绒毡”“泥塑”等专题心理团辅活动,有效释放和缓解了学生的防疫心理压力,园区文化活动如一艘艘承载着智慧与关爱的船,陪伴学生乘风破浪、健康生活、自信成才。


学生园区+力量下沉:打造师生融合的“园区之家”

用足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各方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推动学科、课堂、教师等向社区延伸,将最优质的教师资源配置到学生身边,打造师生融合的“园区之家”,有力推动“三全育人”落地落实。

一是坚守“教育初心”,发挥“全员育人”功效。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思政工作规律与教书育人规律,践行“一线规则”,领导干部、辅导员、班导师、专业教师等70余人参与到园区文化活动中,每项活动都有教师精心指导、导航引路、全程参与;积极邀请学校体育学院教练、医院医生、宿管阿姨、公共素质课教师等30余人走进学生生活、学生宿舍,现场教学;引进行业校友、公益组织、优质企业等资源,扩充园区思政教育力量。

二是革新“管理思维”,形成“全过程育人”闭环。积极推进学生工作领域的“放管服”改革,通过辅导员工作室入驻宿舍园区、派驻住楼辅导员、领导干部进宿舍、专业老师对口联系寝室等方式牢牢站稳宿舍园区的教育管理阵地,实现对学生24小时校园生活的全过程管理。通过组建楼栋长、楼层长、党员义工、文明志愿者等学生队伍,推进学生社团组织活动进园区等方式,限位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园区自治的权利范围,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贯穿的全过程管理。

三是厚植“服务情怀”,构筑“全方位育人”格局。坚持“服务育人”理念,聚焦学生“急难愁盼”问题,抓住宿舍园区的突破口,通过开展园区文化活动,将学生工作阵前移,在宿舍园区创建师生服务的“中心站”,有力补充宿舍园区服务的资源力量,有效打通精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全方位关照,提高了学生对学校、学院的满意度、认同感与归属感。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教育部有关工作部署,着力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入学生园区生活,坚持从学生内生发展出发,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功能,不断优化“一站式”育人空间;坚持以文化人,充分发挥园区活动的吸引力,打造大学文化浸润的栖息地;坚持践行一线规则,持续推动育人力量下沉,使园区成为师生交流、学生成长、全员育人的乐园。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