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武汉理工大学:在志愿服务的赛道上 握稳接力棒,跑出加速度

武汉理工大学:在志愿服务的赛道上 握稳接力棒,跑出加速度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武汉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23-09-26 11:12: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一代代武汉理工青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从组建“屋顶小学”支教队的郎坤,到首创“给盲人讲电影”的亢茜,从奔赴四川省汉源县投身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专项行动的秦豹,到逆行出征、陪伴武汉痊愈的麦麦提艾力江·阿卜杜艾尼,再到坚持献血11年并“期待能坚持健康献血到60岁”的张远圣……新时代的武汉理工青年握紧接力棒,在志愿服务的赛道上抓住领跑机遇、跨越困难障碍,跑出了属于我们这一棒的精彩。

一、握稳“精神涵养”接力棒,跑出信念坚定加速度

一是厚植文化土壤,引领志愿风尚。目前全校已注册志愿者5万余名,在校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7.2万小时,年均志愿服务时长约24.9万小时。在“3·5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月”“奉献杯”志愿服务文化节等时间节点开展校院两级集中志愿服务活动800余次,参与36000余人次,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与深厚的文化土壤使得“随手志愿、人人志愿”的精神在校园中蔚然成风。同时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着力创作了微电影《声带》、小品《青春的责任》、歌曲《追锋》《志愿青春》《又见中华水乡》、手绘漫画等一批体现志愿精神,青年喜闻乐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精品,激励广大理工青年在服务社会中勇担青春使命,贡献青春力量。

二是培育志愿先锋,打造最美名片。专项培育资助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大力表彰优秀志愿服务团支部和志愿者。一批批理工青年见贤思齐,极大推动了志愿精神在学校的传播传承。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郎坤、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秦豹、“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亢茜、“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麦麦提艾力江·阿卜杜艾尼、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远圣等志愿服务典型,形成了特有的“理工志愿群星”现象,打造了最美的“青春名片”。

三是讲好奉献故事,回答青春之问。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走到“百生讲坛”“理工青年说”“优秀学子报告会”“理好·新青年”的讲台上、镜头前,生动讲述他们在扶弱助残、乡村振兴、法律援助、应急救助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时发生的感人故事和体会感悟,用身边人、身边事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坚定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理想信念。

二、握稳“实践锻炼”接力棒,跑出奋斗向前加速度

一是在日常经常中服务社会。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助力共同缔造”乡村振兴实践项目连续7年深入随州乡镇农村,聚焦儿童心理陪伴、思想启蒙和素质教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实践队连续六年赴湖北省保康县、连续两年赴陕西省石泉县开展科普夏令营,为当地儿童自主开发设计30余门集专业性、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科普教育课程。十七年志愿接力建设教育强国。2007年以来,理工青年积极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17批277名优秀毕业生远赴贵州省龙里县、三都水族自治县、平塘县以及湖北省保康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开展支教助学,为推动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贡献理工智慧。大力推进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行动。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暖流服务队为空巢老人开展“代理子女”“光影家书,时光有痕”“红心永流传”“嗨转夕阳,玩具益老”等服务项目,11年来累计服务135位老人,开展活动302次,出动志愿者5650人次,服务总时长达200万小时。全国助残“阳光行动”先进典型亢茜志愿服务队10余年坚持与特教机构、社区和家庭开展合作,打造了以给盲人“讲电影”“米fun”行动——自闭症儿童关爱计划等为代表的助残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郎坤志愿服务队自2011年成立以来专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自护教育、亲情陪伴、素质拓展等特色志愿服务,累计开展关爱行动2600余次,出动志愿者9300余人次。在基层治理中提供理工方案。2022年学校依托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分别组建湖北省“助力共同缔造”青年实践队武汉理工大学襄阳分队与随州分队。青年学子围绕“党旗所指、民之所需、专业所学”,以“诸葛夜话”“助老午餐会”“周末入户行动”等形式驻村持续开展民情调研、入户访谈、志愿服务等实践工作,形成20 万余字调研日记,为基层治理持续注入青年力量。

二是在急难险重中担当作为。汶川地震发生后,交通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青年学生秦豹不顾自身安危,远赴四川省汉源县开展灾后救援重建工作,在他的带动下我校5名在校学生、30多名社会志愿者、10名香港义工参与当地桥梁建造,极大改善了灾区落后的交通条件。雅安地震发生后,500余名理工青年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为灾区献血,累计献血量15万余毫升。新冠疫情发生后,全校25000余名团员青年向社区(村)报到,12000余名团员青年参与一线防疫工作,其中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018级本科生麦麦提艾力江·阿卜杜艾尼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留守武汉为医院、社区连续运送物资81天,主动报名成为全球首批Ⅱ期试验阶段新冠疫苗接种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理工青年的责任担当。

三、握稳“补给保障”接力棒,跑出青春动能加速度      

一是做好课堂教育。面向全校团员青年开设《大学生志愿服务指导与实践》《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通识教育选修课,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融共进、互促共享,用生动鲜活的实践教材培育新时代高质量青年志愿服务人才。

二是落实规范管理。出台《武汉理工大学青年志愿服务管理方法》,规范“招募—注册—认证—管理—培训—调配—表彰”机制,打通青年志愿者跟踪培养“最后一公里”。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学生骨干,在团委设置志愿者工作部,在校院两级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团支部设置志愿服务委员;举办“志愿理工”培训班,促进志愿者骨干专业知识与服务内容相结合、优势特长与服务需求相结合、基础技能与专业培训相结合。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一代代武汉理工青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从组建“屋顶小学”支教队的郎坤,到首创“给盲人讲电影”的亢茜,从奔赴四川省汉源县投身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专项行动的秦豹,到逆行出征、陪伴武汉痊愈的麦麦提艾力江·阿卜杜艾尼,再到坚持献血11年并“期待能坚持健康献血到60岁”的张远圣……新时代的武汉理工青年握紧接力棒,在志愿服务的赛道上抓住领跑机遇、跨越困难障碍,跑出了属于我们这一棒的精彩。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