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福建中医药大学:探索“养身、养心、养性、养德”新时代 高校心...

福建中医药大学:探索“养身、养心、养性、养德”新时代 高校心理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 作者:丁闽江 发布时间:2023-12-19 16:32:12

心理育人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中医药学思想扎根中国大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治未病”思想、中医“整体观念”、中医“阴阳”辩证理论、中医“养心”方法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智慧,对指导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中医药大学结合中医药学思想,积极探索高校心理育人之路,于2017年开始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养身、养心、养性、养德”心理育人工作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积极成效。

转变心理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心理需要为工作出发点,以提升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目标,以学生自助成长为指引,心理育人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根本理念。从关注问题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从帮助解决问题到帮助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从心理咨询师的它助转为学生的自助;从学校层面的灌输到学生自主参与。把提升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促进医学生职业发展,培养时代新人,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

形成特色工作思路。从中医药文化中挖掘心理育人智慧,形成“养身、养心、养性、养德”心理育人特色工作思路。从借鉴西方心理学经验到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心理智慧;从解决心理问题到全面提升人的身心健康及人格修养;充分结合校本文化开展心理育人工作,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心理智慧;进行心理育人中国化、本土化发展的探索。“四养”之间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身心互相影响,身心健康促进积极品性养成,身心健康并有积极品性有利于提升德行,有德及良好品性又会促进身心健康,“四养”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实现育心与育德的统一。“四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

构建心理育人工作体系。2003年以来,学校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宣传活动、危机干预、科学研究。”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心理育人工作体系。近年来,学校为适应新形势,积极打造互动式、体验式、自助式心理健康课堂,编写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咨询服务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借力新媒体,活动深度融入“德、智、体、美、劳”育中;深化“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家庭、医院”多级联动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育人科学研究注重实践、实效。

形成“5+2”级心理育人工作网络。学校形成了“学校心理中心、学院心理辅导站、专业朋辈、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家长、医疗机构”的“5+2”级心理育人工作网络。明确各网络职责,工作互相协同,共同保障学生心理健康。“5+2”级心理育人工作网络建设统合了学校资源,落实载体上到学校,下到宿舍,延伸到家长和医院,全面覆盖,对全面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朋辈互助的一个重要体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符合中国国情和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实现了助人自助的理念。

打造一支“四合一”朋辈队伍。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朋辈辅导模式,逐步形成了“校级朋辈、学院朋辈、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四合一”朋辈队伍。发挥他们在心理健康理念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活动开展、问题学生的早期发现、心理困惑学生陪伴支持、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助、危机事件的报告、心理危机学生关注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了完备的朋辈队伍选拔、培养、培训、管理、考核、激励等机制,让朋辈心理辅导真正成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充分验证了朋辈在高校心理育人中的作用,并逐步形成了我校特色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做优心理健康科普。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活”的特点,推动心理育人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充分运用“互联网+心理育人”优势,推进心理育人工作的现代化,助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我们创作并发表了1000多件的原创系列科普网文、视频、音频、漫画等新媒体作品,这些作品被全国500余家单位转载了4700多次。推动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走向全国,并借助全国、全省性大号,打造精品内容。心理健康科普服务本校学生的同时,积极服务社会。

推动“互联网+心理育人”走深走实。2017年开始,我校积极推动心理育人工作信息化发展,建设掌上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实现“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科普、心理活动、心理自助、心理互动”全功能、全流程信息化服务,学生24小时,365天,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及时快速获得心理支持服务;开通解忧信箱,3年多来为1300多名学生提供了各种帮助,充分实践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理念;开通AI咨询师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个性化、及时化和有效化,为学生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心理支持和服务,真正实现与学生的“网对网,心连心”。

开展特色心理育人活动。学校注重把心理育人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中,实施“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工程,大力开展运动健身系列、素质拓展系列、园艺健心系列、心理科普系列、自助成长系列、团体辅导系列等活动,实践“治未病”理念。如:《一起运动吧》《心理素质拓展》《我与花儿共成长》《园艺贴画》《宿舍集体种植》《我是演说家心理演说大赛》《身边的幸福主题交流》《心理银行》《心理游园》《心原创科普》等等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年,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开展高校心理育人现代化研究。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实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面临新形势、呈现新特点。我校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心理育人的融合、中国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探索、家校社一体化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实施、心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等方面的研究。探索高校心理育人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推进中国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发展。近几年,心理中心出版了7部著作,专兼职教师发表了各类论文50余篇。


这些年,我校心理育人工作成效显著。成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受邀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培训班上分享心理育人经验,心理育人项目荣获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心理育人项目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受邀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百余所高校分享我校心理育人经验,在示范和引领方面不断提升;受邀在多个全国性平台、100余所高校、部队、中小学校、社会企业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这些年,我校心理育人工作共荣获“福建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示范校,福建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机构,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第五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一等奖,教育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福建省科普作品三等奖”等1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    

展望未来,我校将逐步推动心理育人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全员心理育人;探索心理育人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入挖掘中医心理智慧并运用到心理育人实践。形成中国特色心理育人新模式,推动中国式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