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华中师范大学:用“心”打造“有温度的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用“心”打造“有温度的教育”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4-03-29 10:58:06

华中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回应学生现实关切、关照学生成长发展,用“入心”的思政育人、“暖心”的关爱陪伴、“走心”的管理服务打造“有温度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时代化浸润式育人场景,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聚焦当代大学生思想关切,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浸润到重大典礼、主题课程、校园活动之中,用生动鲜活的语言、丰富深刻的内涵、融合创新的形式激发学生共鸣、吸引学生参与、走进学生内心,让思政教育有温度、有效度。一是典礼育人正心。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大会等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结合世情国情、党史校史等精心设计主题,书记、校长深入讲述理想信念、使命担当、家国情怀;精心设计师生合唱、集体宣誓、校徽赠送、经验分享、校友寄语等环节,创新制作MV、微电影、纪念册等媒介,加强爱国爱党、爱校荣校、爱师尊师教育,充分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强化浸润式育人效果。重大典礼育人活动全网近85万人次在线观看、385万人次点击浏览。二是主题课程育心。组织思政课教师、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成立思政主题教育课程教研室,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堵点,设计开发思想教育、理论宣传、道德修养、学业辅导、就业指导、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等11个类别主题教育课程,依托每周“晚点名”通过课件、视频、绘画、实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学生“愿听、想听、爱听”的思政课堂,对本科生实现了全覆盖,全面深入促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三是校园文化润心。成立教师宣讲团、博士宣讲团、辅导员“博雅宣讲团”、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学院、年级、班级、社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开展桂子山艺术节、科学文化节、桂子山美育节、音乐节等各级各类学生活动和志愿服务实践,实现学生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转变,提高综合素质。立足学生网络化学习生活方式,依托i华大网络文化工作室,开展网络创意文化节,实施网络名师、网络达人培育计划,通过网文、摄影、漫画、动画、微电影、微主题班会等一系列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增强网络思政时代性与鲜活力,构建数字化育人空间,浸润学生思想与心灵。


二、构建矩阵式一体化护航体系,陪伴成长细心暖心

聚焦学生的学习发展关切,积极回应学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全员暖心陪伴,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为学生成长护航。一是全过程学业指导。开展校领导联系党支部、中层干部联系班团、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进晚点名、辅导员“六个一”(每名辅导员每天与学生谈心谈话不少于1次、每周开展思政主题教育不少于1次、每两周深入学生宿舍不少于1次、每两周进课堂听课不少于1次、每学期讲授思政类课程不少于1门、每年家访不少于1次)等工作,凝聚育人合力,深入课堂、寝室、家庭,为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开展本研新生群体全员生涯测评及生涯意识唤醒,评选设立院级示范学习发展中心和学业辅导精品项目,依托全国特色咨询室开展学涯生涯咨询;打通本研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教育,建立民族学生成长档案,开展“面对面谈心谈话”,实施“一对一小伙伴计划”,提升学业帮扶效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二是全方位就业服务。实行就业包片制度,持续推进书记校长、培养单位党政班子、教职员工访企访校拓岗,定期通报就业进度。统筹就业指导课程、个性化咨询、“就业大讲堂”等资源,完善教育部“宏志助航”华师基地、“学子留汉工作站”建设,实施创新创业助推计划项目,多渠道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用好“教育部24365就业平台”“华大就业帮”等工作载体,发挥“周五双选会”“校友招聘季”等大型招聘平台功能,精准推送信息,精细服务咨询,全面提高求职就业成功率。三是全链条心理保健。建设1个校级心理中心、1个南湖心理分中心和23个院级心理工作站,形成了校院两级协同联动心理育人机制,共同构筑学生心理保健矩阵体系。开设41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堂和22门心理素质类选修课,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特色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心理保健知识与技能。落实全日制在校生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建立重点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档案,构建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宿舍“五级”预警防控体系和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家长“五维”危机干预机制, 24小时全天候为学生健康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三、夯实一站式智能化保障,管理服务贴心走心

聚焦学生学习生活现实需求,以信息化推动学生工作数字化,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智能化便捷服务,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一是建设数字化资源平台。兼顾本科生、研究生、辅导员、协调者、决策者等不同群体,采用“大平台、轻应用、微服务”的技术架构和伴随式、常态化的数据采集方式,建设了“本研一体化”智慧学工系统,将在线查寝、就业派遣、图书借阅、离校(返校)申请等事务整合,集成应用于企业微信端,融合“本研两条线”流程链条,学生事务办理“一网通办”,让学生在便捷与高效的服务中提高获得感与幸福感。二是建设“智慧化”学生社区。建立“1+3+19”学生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即建设1个学生事务大厅、3个片区服务中心和19个学生社区工作站,坚持将事务服务设施、学习讨论空间、党团活动室、生涯和学业辅导咨询室等投放到社区,并开发学生社区服务微信小程序,开通社区活动室、心理咨询辅导、社会教育活动等网上预约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学习服务的多元性与便捷性。建立学生社区智能门禁、智能监测网络,加强全天候智能监测管理,有力维护和保障学生社区安全。建立智慧社区自助服务区,学生可在社区自助打印在校成绩单、荣誉证书等20多种材料,累计提供20多万次打印服务,切实增强大学生对于智慧化社区服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三是推进协同化智能服务。推动41项学生事务服务数字化项目应用上线,分别建立晚归未归、请假离校、降级退学、行为轨迹等学生预警模型,招聘岗位、求职意愿、学生去向等精准就业模型,日常事务、思想教育、职业专长等职业成长档案,便于全面、直观跟踪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轨迹,对学生进行精准化教育引导,更好助力学生成长,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对智能服务的好评度与满意度。


责任编辑:马骁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