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保卫三十年 | 典型案例 | 浙江师范大学:抓实“六+”反诈举措 构筑校地立体防线

浙江师范大学:抓实“六+”反诈举措 构筑校地立体防线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朱坚、施璐、祝伟华 发布时间:2023-05-16 19:31:55

【案例简介】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套路”不断翻新,花样防不胜防,严重侵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危吾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今年4月,中宣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社会反诈总动员”全国反诈防诈系列宣传活动,6月最高检教育部联合印发相关典型案例,旨在共同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校园防线,形成全社会共同反诈防诈高压态势,坚决打赢这场反诈人民战争。

当前,高校逐渐成为电信诈骗重灾区,大学生成为电信诈骗受害高发人群。浙江师范大学和金华市婺城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联合出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秉持“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快破案不如不发案,多追赃不如不受骗”理念,坚持“打、防、管、控、宣、育”六措并举,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搭建一个系统化平台,创新一个多元化载体,完善一个立体化机制,打造一个网络化矩阵,构筑一个规范化体系,群防群策,警校共治,携手构筑校地反诈立体化防线,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师生逐步从“保证我不被骗”,转为“提醒他人不被骗”、“注意身边是不是有诈骗”,防范电信诈骗的“免疫力"不断提升。

【做法与经验】

一、抓实“选拔+考核”双层评估,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

浙江师范大学联合金华市婺城区联席办组建“浙师大学生反诈宣讲团”。宣讲团在学生中公开招募,通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50名具有法律基础、热心公益的优秀大学生为宣讲团成员。特别邀请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反诈中心民警为宣讲团成员进行为期2个月的培训,全面阐述反诈知识的法律依据、高发案例、具体案件分析,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磨课、试讲等,确保宣讲保质保量。

成立校级学生组织“普法反诈”协会。选拔具有一定法治意识、宣传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学生为协会会员,聘请学校保卫处处长和属地派出所所长担任指导老师,有计划推进反诈和普法宣传工作。严格协会管理,纳入学校年度社团评比和考核,计入学生实践学分,激发比拼敢超的宣讲热情。

宣传团成员和协会会员深入班级、社区、乡村,开展普法反诈宣传,内容接地气,情谊心连心,被群众称为“心盟宣讲团”,社会效应明显,“心盟反诈宣讲团"入选金华市“六优”普法项目。

二、抓实“校方+警方"双核驱动,搭建一个系统化平台

今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反诈宣讲团专门成立了“普及法律,防范诈骗”暑期社会实践队,50名“心盟”宣讲团成员秉承“百年流光中国梦,普法反诈青年行”主旨,打造了反诈纳凉晚会、普法反诈微课堂、拍摄反诈微电影等系列活动,将防骗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有效提升公民的防骗意识和防骗能力,全社会共享法治成果,共防电信诈骗,共扬社会正气。

在金华市婺城区联席办统一协调下,浙江师范大学“心盟”反诈宣讲团成员走进婺城区18个乡镇(街道),送课上门,开展扫楼式宣传。宣讲团为每个社区定制了个性化宣讲方案,利用口头宣讲、多媒体展示、情景表演、反诈小游戏等多种形式,逐一解析常见的十种诈骗手段、社会危害、防骗妙招,每个社区网格员参与率高达90%,现场听讲人数超过500人。在金华市人民广场,实践队举办了反诈纳凉晚会,由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反诈宣讲团成员自编自导自演的《反诈微课堂》、反诈歌曲《少年》、反诈情景剧《假霸总男友、真套路大师》等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此外,宣讲团成员根据国家反诈中心对诈骗的十种分类,做了一个系列宣讲课,在微信公众号推文11篇,受到广泛好评。

三、抓实“大课+小课"双课融合,创新一个多元化载体

抓住新生入学契机,金华市婺城区联席办联合新狮派出所5名反诈教官,与浙江师范大学“心盟”反诈宣讲团成员相互协作,历时两个星期,走进学院,为浙江师范大学17个学院8000余名新生上好“反诈第一课”。相较于以往,今年的安全教育课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上课时间前置,反诈宣讲安排在各学院新生班级见面的第一时间,确保每节课不少于40分钟,重点更加突出;二是上课内容多元,组织学生观看“反诈老陈”视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确保全员下载,针对性更强;三是上课模式新颖,通过前期调研,选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五种诈骗类型,逐一揭破,增加学生自编自导小品,效果明显。

在上好大课的同时,宣讲团成员联合新狮派出所派出警力,走入宿舍、食堂、操场共计50多次,见缝插针、争分夺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确保上课内容再巩固、学生思想认识再提高。

四、抓实“线上+线下”精准劝阻,完善一个立体化机制

浙江师范大学从2019年开始,针对新生推广“安全微伴”线上教育课程,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出,要求每位新生在报到前完成线上安全教育80个课时,课程学习完后,进行线上考试,90分以下被要求重考。每个学院的考试通过率要达到90%以上,最后按照通过率的高低,对学院总成绩进行排名。

组建“塔尖”反诈微信群,全校600多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副班长兼安全信息员,保卫处联合警方一起收集诈骗案例信息,重新编辑整理后,由保卫处安全教育负责人及时将有关校园安全、反诈预警等信息推送到安全员群,再由每位班级安全员传达到班级群里,平均每日推送1条反诈信息,及时有效推送至班级末端,并延伸至家长、亲友,营造“警校同心、家校齐力”的良好防骗氛围。

学校配合金华市婺城公安局建立精准核查警校合作工作群,公安得到精准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在工作群内发布,用最快的速度联系到可能被实施诈骗的师生。同时,新狮派出所线下警务前置,抢占先机,第一时间上门宣讲和预警。如遇学生正遭遇电信诈骗,电话求助校保卫处,保卫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劝阻,提高师生安全感。

五、抓实“固定+流动”双向宣传,打造一个网络化矩阵

有机结合校园场景,充分利用特色设施,构建校园反诈阵地线。

一是结合时间节点,如新生入学、“双十一”购物节、开学初、期末放假等,在教学楼、宿舍、宣传报刊栏等地摆放反诈通报展板,以学院、宿舍楼宇为单位,对学院发生的诈骗案件进行通报,让广大师生引以为戒,构筑“固定舞台”。

二是联合特警支队表演、警犬支队表演等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形式和载体,进入校园宣传反诈知识,利用无人机在学生军训时开展喊话宣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

三是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邀请省市知名法官、检察官、律师不定期进校开展普法讲座,引导广大师生警惕“不被骗”,也不能“参与骗”,提供岗位和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倡导师生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公安民警定期进校园、摆摊设点发放宣传单页、推广反诈中心APP等形式,打造“流动场景”。

六、抓实“培训+考试”全员覆盖,构筑一个规范化体系

浙江师范大学将反诈工作纳入辅导员工作实务论坛,建立反诈知识学习和普及的交流机制,加强沟通、增进交流、促进学习,明确反诈教育的意义作用和目标,统一处置标准和流程,共上传反诈课件10余个,在线解答相关问题100余个,提升辅导员反诈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每学年一次给全校师生发放《电信网络诈骗告知书》,要求师生共同了解典型案例,并对《告知书》内容阅读后,填写已阅读、已知晓的回执,确保“反诈知识入心,反诈警钟长鸣”

浙江师范大学保卫处将高校里高发的电诈案例梳理制作成反诈题库,内含400道常规反诈知识,联合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推进线上学习,要求全体师生学习。每位学生在学习之后要进行反诈知识线上考试,题目由系统随机抽取50道题,在限定时间内答题得分90分以下的,视为不合格。保卫处再组织不合格的学生上课和宣讲,再次考试达到90分后方可通过,确保反诈知识知晓率100%。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浙江师范大学和金华市婺城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联合出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秉持“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快破案不如不发案,多追赃不如不受骗”理念,坚持“打、防、管、控、宣、育”六措并举,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搭建一个系统化平台,创新一个多元化载体,完善一个立体化机制,打造一个网络化矩阵,构筑一个规范化体系,群防群策,警校共治,携手构筑校地反诈立体化防线,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师生逐步从“保证我不被骗”,转为“提醒他人不被骗”、“注意身边是不是有诈骗”,防范电信诈骗的“免疫力"不断提升。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