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红岩精神 | 革命精神小故事 | 许晓轩的故事

许晓轩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4-19 15:42:23

在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里珍藏着一张字条,这张字条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上面写着四个字“宁关不屈”,字里行间透露出革命者的斗志和决心。这张字条的书写者就是 《红岩》小说中齐晓轩的原型——许晓轩。

许晓轩,又名永安,1916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少时因生活所迫中途辍学,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卢沟桥事变后,许晓轩随公益铁工厂迁至重庆。1938 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许晓轩先后在复兴铁厂、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处工作,还曾在沙坪坝开过青年书店,以此类公开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

1938年8月,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决定创办《青年生活》月刊,由许晓轩负责编辑和发行工作。作为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委员、宣传部长,许晓轩经常深入工厂、学校发动群众开展地下斗争,使许多基层党组织恢复了活动。

1940年4月,许晓轩被捕入狱,囚于重庆望龙门看守所。特务提出只要他在悔过书上签字,就可以释放。许晓轩斩钉截铁地回答说:“要枪毙请便,要我签字休想!”随后,他便被转囚白公馆监狱。当得知亲人正在设法营救他,许晓轩便用铅笔在一张包香烟的薄纸上写上“宁关不屈”四个字托人捎出,以向党和亲人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斗争到底的决心。

1941年10月,许晓轩与白公馆的“犯人”一起转入贵州息烽集中营。他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机智勇敢,多次挫败敌人阴谋。1946年,军统息烽集中营撤销,许晓轩等72人被转囚重庆白公馆监狱。在罗世文和车耀先壮烈牺牲以后,许晓轩与谭沈明、韩子栋重新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许晓轩任支部书记。为保存革命力量,经临时党支部研究决定,组织难友越狱,终因条件不成熟未能实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许晓轩始终大义凛然,坚强不屈,即便被罚戴重镣,在烈日下做苦工,被关在终日不见阳光的地牢里,许晓轩也从未动摇。

1949年11月27日下午,特务头目杨进兴在牢门外喊:“许晓轩出来!”许晓轩知道自己为党献身的时刻到了。走出牢门时,他郑重地对难友们说:“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是这样。希望组织上注意整党整风,清除非无产阶级意识,保持党的纯洁。”随后,他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执着,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对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改。我们要学习许晓轩等革命先烈的坚定执着精神,对信念永不动摇,对目标永不放弃,对困难永不低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