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苏区精神 | 革命精神解读 | “苏区精神”的内涵与时代要求

“苏区精神”的内涵与时代要求

作者:徐卫华 株洲行政学院管理教研部 发布时间:2021-06-09 20:33:32

“苏区精神”是继“井冈山精神”之后,我们党培育和造就的独立精神形态。它承上启下,既是“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发展,也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

一、“苏区精神”是一盏明灯,是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永恒信念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更是“苏区精神”的灵魂所在。

自井冈山根据地初创时起,每逢革命形势转折或红军遭遇挫折之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种疑问便不时冒头。思想上的犹豫彷徨直接导致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主要是军事上的逃跑主义,从而严重影响中央苏区军民的革命情绪,也严重影响苏区发动群众和扩红工作的开展。

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并以必胜的信念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一年零十个月后,具有“燎原”意味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不久中央苏区发展成为全国苏区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的苏区,鼎盛时期面积达到8.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3万人,共60个行政县。这极大地点燃了全党和苏区军民的革命热情,坚定了苏区军民的革命信念。

今天,我们传承“苏区精神”,就是要把“苏区精神”当作一盏明灯,从苏区军民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仰中获得启示,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政治底气,坚定理想信念。

二、“苏区精神”是一座标杆,是反对“本本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进取精神

“苏区精神”最本质的方面是思想路线问题。1929年6月,红四军党的七大前夕,面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针对党和红军初创时期出现的重大原则问题争论,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概念。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这为我们党后来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为践行这一路线,毛泽东做了一系列农村调查,开创了党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带动下,各级苏区干部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决策,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

与苏区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相辉映的,是他们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称赞“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并号召“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 几十个兴国县”,成为“我们的巩固的阵地”。

今天,我们传承“苏区精神”,就是要把“苏区精神”当成一座标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真抓实干,奋勇争先。

三、“苏区精神”是一面旗帜,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执政理念

根据地初创时期,面对凶险激烈的革命斗争,毛泽东提出,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他还特别强调: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这是我们党关于执政为民思想的最初表达。

中国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冈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昌宝,长年戴着斗笠,穿着草鞋,提着马灯和干粮,风里来,雨里去,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在他的带领下,长冈乡干部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因为苏区政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苏区群众自愿筑成拥护革命的“铜墙铁壁”。中央苏区时期,赣南13个苏区县总人口约240万人,其中青壮年仅有50万人左右,但前后参加红军的青壮年就达33.1万多人,占总人口的七分之一以上。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工作的有60多万人,占当时赣南苏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牺牲的有20余万人,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0.8万人。更有妻子送丈夫当红军、母亲送儿子上战场、父子同报名、兄弟同参军的动人场景,让后人为之动容。

今天,我们传承“苏区精神”就是要把“苏区精神”当作一面旗帜,就是要牢记宗旨,攻坚克难,一心为民。

四、“苏区精神”是一面镜子,是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政治本色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广大苏区干部严于律己的廉洁自律意识的体现,也是他们无私奉献的廉洁奉公意识的体现。为了使苏区干部保持廉政清明,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在二苏大中报告就指出:“苏维埃政府必须吸引广大民众对于自己工作的监督与批评。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缺点之权”,一旦发现,“苏维埃则立即惩办他们决不姑息”。

1932年5月,苏区中央政府临时最高法院,将瑞金县腐败分子谢步升处以枪决,打响了苏区反腐的第一枪。次年12月,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二十六号训令”,可谓力度空前。这也是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反贪法规。1934年9月,《红色中华》登载了中央审计委员会提交的一份题为《关于四个月节省运动总结》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苏区的廉政建设实践,对于我们当前开展倡廉、促廉、扬廉、保廉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今天,我们传承“苏区精神”就是要把“苏区精神”当作一面镜子,认真学习,认真对照、认真查找、认真改进。

节选自《党政论坛》2019年第4期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