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7102 | 爱国主义理论阐释 | 科学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征

科学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征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作者:佘双好 陈 君 发布时间:2020-09-15 10:20:09

科学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征

佘双好  陈  君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征,需要区分“爱国”与“爱国主义”,把爱国主义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置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对爱国主义不断深化发展的思想脉络之中,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以及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爱国;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6)10-0052-007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不懈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和特征,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1]深刻阐述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和基本内涵,对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认识、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时代特征,需要区分“爱国”与“爱国主义”两个核心概念,用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观来认识和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征。

一、“爱国”与“爱国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爱国”和“爱国主义”是既有联系又存在着明显区别的概念。爱国这个概念在我国“古已有之”:“而‘爱国主义’一词,则是20世纪初期由国外传入我国的,‘爱国主义’和‘爱国’这一概念相比,其内容更加广泛,它是一个阶级对于热爱自己祖国问题的系统的思想和观点。”[2](P24)

“爱国”与“爱国主义”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体现人们与自己祖国的关系、情感和价值观念,是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因此,多数思想道德修养教材都从共性角度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如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的定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3](P44)这一表述较好地说明了爱国与爱国主义的共性。

“爱国”与“爱国主义”也存在着本质的不同,爱国是一种自然基础之上产生的朴素的情感,是任何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及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是超越阶级、政党、民族、国家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思想观念,任何国家、社会、民族乃至每一个个体都存在着爱国的思想情感,它是爱国主义的客观基础。而爱国主义则是关于爱国的主张,不同的阶级、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代以及历史发展阶段乃至不同的人,对爱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在爱国主义的表现上也存在着层次性差别。[4]如果我们仅仅关注爱国与爱国主义的共性的一面,容易忽略不同历史发展和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对爱国主义理解的不同。因此,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既要认识爱国与爱国主义共性的一面,又要充分考虑到爱国与爱国主义的本质不同。要科学认识爱国主义内涵,应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观。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爱国主义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爱国主义下一个明确定义,但他们对阶级、民族、国家以及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述体现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观点。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正如国家是历史的产物,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样,人们对国家的观念也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存在着阶级和阶级矛盾的社会,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国家观念。在无产阶级还没有取得政权的阶段,国家从总体上属于一种异己的力量,只有无产阶级成为国家主人以后,国家才成为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工人没有祖国。”“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虽然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它们更快地消失。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5](P291)这些论述清晰地指出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观:一是正如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一样,爱国主义观念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亡。二是在剥削阶级掌握着国家机器的情况下,“工人没有祖国”。 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国家成为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使无产阶级拥有自己的祖国。四是无产阶级的民族观与资产阶级的民族观完全不同。五是民族对立是历史的产物。六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也是无产阶级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列宁明确界定过爱国主义。他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6](P579-580)这个界定在一段时期曾经被认为是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定义。但是仔细分析这个定义后面的文字,发现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界定,并不是无产阶级对待国家的态度和观点。因此,在给爱国主义下过定义之后,列宁又进一步指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特别巨大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困难,就是它不得不经过一个同爱国主义断然决裂的时期,即布列斯特和约时期。这个和约引起的痛苦、怨恨和愤怒是可以理解的。自然,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只能期望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懂得下面这个真理:为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利益,我们承担而且应当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以及不像无产阶级那样在长期的罢工斗争和革命斗争中经受过严格锻炼的广大劳动群众,既不可能坚信这一革命就要到来,也不可能为这一革命无条件献身。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策略至多不过是幻想、狂热和冒险,是沉醉于指望其他国家也发生革命这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式的、毫无根据的想法,为此而牺牲亿万人民显而易见的现实的利益。”[6](P580)从这段引文来看,列宁在这篇文章中并非要给爱国主义下一个定义,并且这个定义正是列宁所批评的小资产阶级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小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观点具有明显的由于“彼此隔离”而产生的狭隘性,它不能理解无产阶级爱国主义为了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而作出的民族牺牲。所以列宁又指出“小资产阶级由于自己的经济地位,比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更加爱国”。[6](P580)

关于爱国主义的内涵,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说得更为明确,他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爱国主义’,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7](P520)这就十分明确地说明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一是爱国主义是历史的概念,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爱国主义观念。二是我们的爱国主义观和日本、德国法西斯主义所持的爱国主义观具有本质的不同。三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关于这一点,周恩来后来有一个明确说明:“我们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不是资产阶级的沙文主义。”“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在国际主义指导下的加强民族自信心的爱国主义。”[8](P9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同时又根据时代和历史发展,更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为新时期爱国主义内涵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后爱国主义内涵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既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爱国主义论述的基本内涵,又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对爱国主义特征作了进一步的深入阐述。邓小平关于爱国主义的论述主要表现在:一是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作为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他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9](P3)二是强调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双向关系,强调国家对个人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9](P331)三是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10](P392)四是懂中国历史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邓小平在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时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拿大外,其他六国再加上沙俄和奥地利就是当年组织联军的八个国家。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9](P357-358)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进一步拓展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在《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讲话中,江泽民全面阐述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观。他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11](P121)“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人民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也是统一的。”“要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要勇于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要自觉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辛勤工作,促进安定团结,促进建设和改革。”[11](P121-124) 1994年中共中央下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教育重点、教育阵地、社会氛围、教育途径、载体和方法以及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领导等问题,从文件和政策角度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规定。1996年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江泽民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专题论述爱国主义教育:“总之,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使我们的人民既珍惜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又珍惜几代人流血牺牲赢得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要使我们的青年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热忱,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11](P582)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江泽民又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2](P559)江泽民关于爱国主义的论述,一是进一步明确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二是阐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11](P121)“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11](P581-582)三是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高风范。四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五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六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七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对爱国主义认识提升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精髓的高度,充分认识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3](P661)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爱国主义联系起来,指出“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创造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也是全体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4](P7-8)

胡锦涛关于爱国主义的论述进一步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把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干,作为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并且把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作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爱国主义时代内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党的十八大以后对爱国主义的新注解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进行了新的凝练,对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定位,对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进行了明确阐释,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把爱国主义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深层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 [15]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习近平全面系统阐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1]这一论述深刻阐释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爱国主义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同时也通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体现。此外还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在关系。二是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1]三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1]爱国主义深深根植于民族精神之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四是爱国主义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1)必须坚持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1](2)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3)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4)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1]五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途径。“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1]

习近平关于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论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基本观点,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根据新时期时代特征,明确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主导力量、精神来源和时代内涵,指明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途径,为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时代特征和基本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

五、科学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

科学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时代内涵和特征,需要把爱国主义放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从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观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特征的总体高度,依据时代和历史发展的特点,正确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与其他爱国主义观念的关系,深刻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实质。

1.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血液之中,是团结和凝聚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精神力量。因此,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尊重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永恒的精神资源。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传统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并不能完全等同,传统爱国主义精神中既有体现爱国主义最普遍共性的爱国的精神力量,同时也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观是一种自然基础上的延伸,并没有明确现代意义的国家概念,因此,对国家的理解相对比较抽象和模糊;二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观往往把对爱国的对象指向国家的代表即君主,忠君报国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观的基本特点;三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观具有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矛盾冲突所带来的狭隘性,往往充满着对其他民族的偏见和仇恨;四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资源的运用,使得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观念存在着整体主义的局限性,往往片面强调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而无视国家对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优势,是我们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精神沃土和基因,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与新时期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爱国主义观念上的差异性,既充分吮吸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淀的爱国主义精神滋养,同时,又超越古代爱国主义观的局限性,以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观为指导,弘扬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

2.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爱国主义观的基本特点,资本主义爱国主义是以民族主义为思想基础的爱国主义观。关于民族主义,有各种不同理解。《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民族主义可以表明个人对民族国家怀有高度忠诚的心理状态。(它是)近代史的一项运动。在整个历史中,人们都为了他们的故土、祖辈的传统以及他们所在地区的权威所向往;不过直到18世纪末叶,民族主义才开始普遍被认为是塑造人们公共的以致个人的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16](P6-7)而我国多把民族主义与资产阶级处理国家和民族关系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如《辞海》: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原则、纲领和政策,早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前就已存在。至资本主义时代发展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故亦称‘资产阶级民族主义’”。[17](P4726)《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民族主义是地主、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他们观察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原则、纲领和政策。”[18](P330)民族主义思想源于欧洲,在萌生初期是一种反对宗教权力的政治理想。尽管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其基本点在于强调本民族国家利益的至上性,因此以民族主义为特征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团结本民族国家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由于强调本民族利益的至上性,有可能无视其他民族的利益,甚至做出损害其他民族利益的行动。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观坚决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国际主义作为原则处理各民族关系,强调各民族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倡导的新时期爱国主义观既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同时也反对极端民族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爱国主义观念。

3.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所持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观一方面摆脱了民族主义特别是狭隘民族主义的局限性,消除了民族之间不平等和对立的根源,但同时,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又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阶级和国家作为政治职能消失的社会,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遵循的爱国主义原则体现为国际主义原则,是各民族不分彼此的大联合和融合。因此,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喊出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环节,是既超越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观念的局限性,但又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观念的发展的过渡阶段。因此,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既要把本民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忠实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同时也要遵循国际主义原则,强调全世界各民族的联合。这正是列宁在给他的同志谈爱国主义过程中反复强调为了无产阶级整体利益有时候不得不作出牺牲本民族利益的原因,显然列宁所持的正是用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观念来超越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观念的局限性。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观的生动写照。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遵循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把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存动力,提出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历史和文化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思想,深刻论述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即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致性,进一步阐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观。总之,新时期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区别于其他形形色色爱国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正如习近平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1]这一论述再次深刻地说明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4.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仁人志士最伟大的梦想。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讲话,明确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以“中国梦”进行新的界定,用以描述当代中国人的共同理想。2016年新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对“中国梦”作了新的定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凝结着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都紧紧围绕着实现这个崇高奋斗目标精进展开。”[19](P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主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所开展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注入鲜明的时代内涵。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主题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着力点。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体现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原则,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本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发展的内在关系。“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20](P49)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20](P57)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新时期爱国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青春梦想、个人梦想、国家梦想和人民梦想,是新时期爱国者的具体表现,也是新时期爱国者的最明确要求。“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0](P35-36)“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20](P50)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成为衡量新时期爱国者的基本标志。

因此,要正确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内涵和特征,需要正确处理爱国与爱国主义的关系,把爱国主义置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放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爱国主义论述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原则深刻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2] 王照琨,郭崇岳.爱国主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佘双好.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及其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周恩来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4]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5]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16]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17] 辞海,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18]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19]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任  蕾


责任编辑:杨璐遥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征,需要区分“爱国”与“爱国主义”,把爱国主义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置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对爱国主义不断深化发展的思想脉络之中,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以及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