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沂蒙精神 | 专家解读 | 沂蒙精神内涵之我见

沂蒙精神内涵之我见

作者:张学强 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 发布时间:2021-04-24 10:03:55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并发表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讲话以来,针对沂蒙精神内涵问题的研究,学术界、理论界提出了不同于过去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字内涵的新见解。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周忠高(2015.2)指出,“沂蒙精神是党政军民在革命战争的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沂蒙精神的本质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①]

临沂大学徐东升、刘涛(2015.6)提出,“革命时期的爱党爱军、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改革时期的开拓奋进,贯穿其中的是无私奉献,构成了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②]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韩延明(2015.10)提出:“沂蒙精神的本质内涵,应该是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干群血肉相联、鱼水深情。一言以蔽之,即军民生死与共和党群鱼水深情。”[③]

原任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2017.11)指出:“沂蒙精神内涵是:共产党八路军‘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④]

临沂大学张学强(2018.4)把沂蒙精神内涵概括为“党群同心,水乳交融;军民一家,生死与共”。[⑤]

临沂大学李高东(2019.4)认为,沂蒙精神的内涵可以概述为: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忠诚看齐、革命到底,紧跟共产党、热爱子弟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⑥]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2019.10)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特质,充分揭示了沂蒙精神形成的深层原因,生动诠释了党和人民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深入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永恒课题。[⑦]

前述关于各种关于沂蒙精神内涵的新表述,不外乎“爱民为民、忠诚看齐、敢于斗争、爱党爱军、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奋进、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等内容,但与过去界定的十六字内涵有根本的不同,概括起来,有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都是从党群关系的视角来探讨界定沂蒙精神的内涵,专注于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基本都能认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特质或本质内涵。

第二,都是从党群双向互动的机制来探讨界定沂蒙精神的内涵,试图在展现密切的党群关系表象的同时,一并揭示其背后的成因和逻辑,试图表达出先有党爱民为民的宗旨和行动,才有人民群众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大爱之举,最后才形成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

第三,都是侧重从加强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来探讨界定沂蒙精神的内涵,强调沂蒙精神对党的思想、政治、组织、纪律、作风建设的现实启示作用。

这些关于沂蒙精神内涵的表述,都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需要充分肯定和借鉴吸纳。但个人认为,上述各种表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改进需要坚持的几个原则是:

第一,内涵的提炼要进一步凸显沂蒙精神的特色,避免内涵的空泛化和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同质化。

第二,内涵的表述要更加精炼,易于宣传普及。

文字不要过多,要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尽量采用过去四字诀的形式,可以是八个字、十六个字或二十个字等,这样就便于宣传普及。

第三,内涵的指向要更加明确,便于弘扬践行。

在沂蒙精神的内涵、核心、要义的归纳上,要简单明了,含义清晰,指向明确,不能拐弯抹角,要便于人们感知、理解、学习、弘扬、践行。

以习近平总书记沂蒙精神重要讲话为指导,综合学术界、理论界对沂蒙精神的新的表述和阐释,我认为,沂蒙精神应该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山东党政军民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形态,是山东根据地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根据前述对沂蒙精神内涵的概括和表述需要遵循基本原则,我把沂蒙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爱民为民,敢于斗争;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二十四字。

爱民为民、敢于斗争: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民主政府、人民军队“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爱人民、为人民,同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爱党爱军、无私奉献: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人民从亲眼看到了共产党爱人民,为人民谋解放,为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他们从心眼里相信共产党,在感情上热爱共产党,把共产党、八路军当亲人,在行动上就是听党话、跟党走,无私奉献,甘愿为党和八路军付出一切所有。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凝成了血肉相连、鱼水难分的紧密联系。共产党、八路军与沂蒙人民打成一片,沂蒙人民把共产党、八路军当作自己的亲人,党群同心,水乳交融,军爱民,民拥军,鱼水难分一家人;面对凶恶的敌人,沂蒙军民同仇敌忾,生死与共,一起奔赴战火纷飞的战场,戮力同心,奋勇杀敌,众志成城,全力夺取革命胜利。

在沂蒙精神的生成过程中,共产党、八路军“爱民为民、敢于斗争”是逻辑起点,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是“爱民为民、敢于斗争”的必然回馈,党群、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终极形态,是沂蒙精神的本质内涵。

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但其价值是永恒的。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传承和弘扬“爱民为民、敢于斗争”、“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维护好“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凝聚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伟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章原载信息:张学强,沂蒙精神内涵新探,临沂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①]周忠高.沂蒙精神与新时期党建工作[J].临沂大学学报2015,(1)

[②]徐东升,刘涛.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内在逻辑[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3).

[③]韩延明.沂蒙精神新探:源流·内涵·价值·弘扬[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④]王玉君.“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典范[N].学习时报,2017-11-24.

[⑤]张学强.沂蒙精神内涵新探[J].临沂大学学报,2018.(2)

[⑥]李高东.沂蒙精神内涵新解读[J].临沂大学学报,2019.(2)

[⑦]刘家义.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N].学习时报,2019-10-30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一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并发表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讲话以来,针对沂蒙精神内涵问题的研究,学术界、理论界提出了不同于过去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字内涵的新见解。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周忠高(2015.2)指出,“沂蒙精神是党政军民在革命战争的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沂蒙精神的本质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育人号推荐